树仁大学开班教爱情 学识写交友App自我简介无难度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现代男女喜以手机程式结交朋友、寻觅伴侣,不过如何能在交友App中突围而出,就未必人人皆懂。树仁大学上个学年就新推出一个通识课程,上课时除了可以公开讨论美女、大谈个人情史,还可名正言顺地“试用”交友App,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去撰写个人简介,掌握到当中诀窍,自然就增加成功配对机会。有修读过该课程的学生指,课程能对交友App有更深入的了解,亦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有助改善人际关系。

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于上学年推出“疯狂、愚蠢、科学的爱情”课程,以学术角度探讨爱情,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周德生(中)及学生曾秀玲(左)和李卓禧分享课程所教所学。 (郑翠碧摄)

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于2017/18年度推出全新课程“疯狂、愚蠢、科学的爱情”(Crazy, Stupid, Scientific Love),尝试以学术角度探讨爱情。课程设计独特,课堂中除了教授相关的理论外,亦有不少相应活动,让学生更了解相关理论。

课程涉猎新相识到结婚

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周德生说:“课程包涵爱情的不同阶段,从新相识到结婚都会涉猎,如在教初相识的部分时,同学会玩一个以扑克牌进行的配对游戏,想看看到底是较相似的人或是较相异的人,较容易互相吸引。我尝试以这些活动让同学理解和验证理论,亦可反思理论是否合乎逻辑。”

周德生助理教授在上课时,会大谈自己个人情史,他只拍了两次拖。 (郑翠碧摄)

教授上课分享感情史 “过招”予同学

周德生在上课时跟学生大谈个人感情史,他只拍过两次拖,跟第二任女友结婚。他虽自谦地指“追女仔唔叻”,惟就分享一件趣事,“曾有人问过我,‘你读心理学,那便会知其他人在想甚么’,我就说‘通常都会知,但你呢,我就不知了,因为你较特别’。”一同接受访问的两位学生闻言不禁哗然,周德生赶忙补充,“都是追老婆时才用的。”有教授“过两招”,分享恋爱心得,难怪学生都指修读后有不少得着。

升读社工系二年级的曾秀玲表示,课程让她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亦改善了与朋友及情人的关系。 (郑翠碧摄)

升读社工系二年级的曾秀玲表示,课程让她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亦改善了与朋友及情人的关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教导的六个恋爱风格,我才发现自己属于那种为他人牺牲的类型,有时在关系中为了满足对方,可能会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例如跟男朋友相处时,可能会只顾对方感受而强颜欢笑,隐藏负面情绪,了解到之后,就多了分享自己真实的感受,反而关系还好了。”

这个课程的课堂活动富趣味性,在其中一个活动中,同学需要互相对望4分钟,看看能否增加双方的好感。 (郑翠碧摄)

课程鼓励同学讨论 可谈论美女标准

这个课程不只课堂活动富趣味性,连考核方法亦十分创新。课程不设考试,而是以不同活动去评估学生对理论是否有充分理解及反思。周德生举例指,同学需积极参与网上讨论,“我会叫他们就一些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讨论,如世上是否存在对‘美’的客观标准,因有研究说人是有‘黄金比例’,让他们发表意见,有同学会表示他不认同研究,认为美不美是很主观。”学生亦需完成一个小组形式的创新计划,周德生称,“有同学会在街头做港人暗恋经验的访问,也有人自创一套谈及离婚如何处理的话剧。”

应届心理学系毕业生李卓禧指上课后能了解交友App的运作,对爱情的认识亦有所增加。 (郑翠碧摄)

试用交友App 以理论解释为何放“高炒”相

另外,周德生亦为课程设计了几个体验式练习,当中包括使用交友App。交友App遍地开花,惟真爱难寻,周德生会叫学生下载交友App,了解程式的运作,并根据所学的理论,为自己设计个人简介,“他们可能要解释为什么放置某张相片作头像,为什么是‘三七面’,又或者为什么是‘高炒’,有同学就曾指他放了一张一大伙人的合照,是希望显示自己善交际。主要想观察同学能否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即使批评现存理论也无不可。”

周德生为课程设计了几个体验式练习,当中包括使用交友App。 (资料图片)

应届心理学系毕业生李卓禧亦十分认同课程的作用,“人愈大接触到异性的机会愈少,交友App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去认识人,本来从未用过,因为这个课程就试用了一下,能了解到程式的介面和运作。” 他又指课程气氛轻松,亦令他对爱情的认识增加,“爱情好像很虚无缥缈,但上课后会觉得清晰一点。”

上课时有教授“过两招”,分享恋爱心得,曾秀玲(左)和李卓禧指修读后有不少得着。 (郑翠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