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访港】视察令大屿山蓝图曝光 政府急改口“概念模型”
京官访港,发展局主动展示“大屿山发展蓝图”模型,一直未有实际建议的“东大屿都会”填海范围意外曝光,但大屿山发展公众咨询上月底才完结,当局从未提供模型作讨论,被多个关注团体批评是隐瞒资讯、假咨询,以及公众知情权被架空。综合发展局资料、局长网志及离岛区议会会议记录,《香港01》发现,“东大屿都会”规划存在三大疑点,包括蓝图是否早已存在?为何咨询期不提供有关模型讨论?规划指需再研究,为何却已有模型?不足一日,发展局回复时极速改口,将“蓝图”改称为“初步概念模型”。
疑点一、预期年底公布的蓝图早已存在?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今月8日发表网志时指:“期望在今年年底公布大屿山发展蓝图,并为各项研究及项目订立概略的推展时间表。”但政府前日(5月17日)傍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视察发展局后发稿称,陈茂波向张介绍“大屿山发展蓝图”,即是大屿山发展原来早已有蓝图,为何却要待今年底才公布?而张德江就可先睹?
《香港01》就蓝图是否已有定案查询发展局,昨(5月18日)午获回复,陈茂波前一日向张德江介绍发展局工作时,透过大屿山发展“初步概念模型”展示大屿山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和策略性交通运输基建等主要建议。只隔了一天,“蓝图”就被改口称作“初步概念模型”,发言人重申“期望在今年年底公布大屿山发展蓝图”。
疑点二、即使只是初步概念模型,既然已有,为何不在咨询时公开讨论?
根据发展局为公众参与而制作的网站——“大屿山全民新空间”,其中“空间规划及土地利用”的概念地图只是圈出“东大屿都会”的位置,未有加以说明。公众参与摘要亦只是补充,“根据初步概念,交椅洲一带水域可发展人工岛,……喜灵洲现时使用率较低的避风塘及其周边水域适度填海”,规划流于概念上的说明,未如前日(5月17日)意外曝光、立体呈现人工岛位置、面积的模型般具体。
疑点三、曾称填海位置及面积需再研究,为何却已制作模型立体呈现人工岛?
记者翻查2月1日的离岛区议会会议记录,发现发展局于会后补充:“交椅洲一带海域填海范围约达600至800公顷,但确实在交椅洲或中部水域其他位置的填海位置及面积需待进一步研究后才可确定”。既然方案需再研究,为何却已有人工岛的模型?即使是三个多月后,已有进一步研究结果,为何不对外公开?
公众咨询如同虚设,香港市民的知情权被架空。
团体斥公众咨询如同虚设 咨询应无效
离岛区议员郭平指,目测模型上交椅洲一带海域的填海范围比政府声称的“大好多”,认为当局自打嘴巴。守护大屿联盟亦批评:“政府口口声声说公众咨询只是对大屿山发展作初步的概念探讨,如今却极速制作了模型,绝对有违规划之专业操守!”
身兼城市规划师的本土研究社成员林芷筠亦称,发展规划的公众咨询虽然没有一贯的准则,但曝光的蓝图模型有别于咨询期的概念性地图,反映咨询的资讯透明度不足,甚至有隐瞒之嫌,而且模型只是展示予京官,市民却不得而知,有欠尊重公众,官民待遇有落差。她更认为,四月底完成的第一期公众咨询应当无效。
跟三十多年前研究港珠澳和新机场时有多个选址不一样,人工岛计划已经只剩下一个方案了。
长官意志下无拨款都可有模型
土地正义联盟执委朱凯迪形容,“中部水域人工岛(东大屿都会)”是一项极少公开资讯、人口和房屋需求成疑、耗资至少数千亿港元的“疯狂计划”,却被之前政府官员冷待,“不断说只是初步想想,连研究经费也未有向立法会拿到”。不过,京官参观发展局的一幕说明,“长官决定要做的事,就算没有立法会的研究拨款,模型还是做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