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筛查计划恒常化 50至75岁一般风险人士均合资格
大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根据卫生署数字,大肠癌在香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政府在2016年举行先导计划,为公众进行大肠癌筛查。由今年8月6日开始,计划将会恒常化,逐步扩展至50至75岁一般风险人士,没有大肠癌病征、直系家属没肠病病历的人士均可参加,预计未来5年开支为9.4亿元。
政府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小组建议,50至75岁的人士应考虑接受大肠癌。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黄加庆表示,大肠癌筛查计划将会恒常化,对象年龄由先导计划的61至70岁,逐步扩展至50至75岁一般风险人士,没有大肠癌病征、直系家属没肠病病历的人士均可参加,预计未来5年开支为9.4亿元。
计划何时推出?
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以出生年份计算,第一阶段于今年8月6日开始,接受今年年满61至75岁的人士参加。第二、三阶段分别接受年满56至75岁,及年满50至75岁的人士参加。黄加庆表示,第二、三阶段实际开展日期尚未确定,需视乎第一阶段的实行情况。而1942年出生人士因为已满75岁,达计划的年龄上限,须于今年内参加。
政府会有多少资助?
筛查计划会分为两层,第一层会由基层医疗医生,进行大便免疫化学测试,若结果呈阳性,将接受第二次诊症,每次诊症可获280元资助。
之后,测试结果呈阳性的人士会接受大肠镜检查,需切除瘜肉或组织的人士,可获8500元资助,若不需切除,资助金额为7800元。医生或会收取额外收费,详情可于卫生署预防大肠癌专题网站查阅。
另外,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主任程卓端呼吁,即使大便免疫化学测试结果呈阴性,也需每两年覆检。
先导计划成效如何?
政府早于2016年9月举行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程卓端表示,截至7月26日,7.8万适龄人士已加入先导计划及接受大便免疫化学测试,占整体目标人士9.5%。她指,约7,200人完成大肠镜检查,当中69%参加者切除了大肠腺瘤,预防腺瘤演变成癌症。此外,有458名参加者确诊患有大肠癌,透过先导计划,早期大肠癌发现率,即第一、二期大肠癌,为60%,比非先导计划的40%多,吁合资格人士尽早参加。
计划预期有何成效?
程卓端指,预计计划将覆盖15%的合资格人士,每年可识别650宗大肠癌个案,以及6500宗大肠腺瘤个案。她表示,政府会加强宣传计划,以接触更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