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动画】恒地收地早着先机? 20年囤积马屎埔逾八成土地
马屎埔一幅农地入选原址换地申请,年底前必须交吉,发展商恒基与守田村民连日来爆发多场冲突。恒基昨(5月23日)向高等法院申请禁制令,禁止前租户区流根等人继续占用该地。回顾过去二十年,恒基透过几间由友好人士领军的“艇仔公司”,在马屎埔密密收购农地,至今紧握约八成,即逾25公顷的农地,俨如一个囤地的大富翁游戏。恒地收地,好像早著先机,例如该公司在1996年透过艇仔公司在马屎埔开始收地后,1998年,政府就在新界东北提出发展无烟环保城计划。但囤地背后的恶果就是村民被逼迁,农地被荒废多年。
传因满地马粪而命名
粉岭梧桐河以南有30多公顷田地,阡陌交通,农棚及房屋星罗棋布。有传,英军喜爱在粉岭平原驻扎,策马扬鞭时留下满地马粪,“马屎埔”之名由此而生。早在上世纪中期,一群由广东省移居香港的村民扎根马屎埔,向原居民地主租地或买地,务农为生,七百多户农舍筑起了这条村庄——马屎埔村。
在这大片农地之间,部分土地属于祖堂地,即是原居民集体拥有的地段。根据《新界条例》,出售祖堂地必须得到当区民政事务专员及所有持分者同意,只有一个人反对都卖不到,所以买卖交易并不多。
然而,围绕祖堂地的农地,命运大不同。当私有产权成为香港社会的金科玉律,农田已沦为地产商囤积居奇的商品,静候发展新市镇的机会,筑成私楼、豪宅林立的石屎森林。
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够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
九十年代起,恒基、新世界、新鸿基及长实等地产商四分新界东北,争相收购农地,更巧合地各据一方。综合本土研究社资料及《香港01》查册所得,由恒基主席李兆基(四叔)亲属及友好人士担任董事的祺星有限公司、绿野田园有限公司及财宏有限公司,分别于1996及1997年开始,向马屎埔的地主及农民收购田地,率先在中部、东南及北面取得据地。
四叔妹夫主理“艇仔”公司收地
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祺星、绿野田园及财宏三间公司先后于1996年6月、7月及10月成立,明显为囤积东北农地应运而生。其中,祺星、绿野田园的董事均是关乃雄和黎永坚,关是四叔妹夫,黎则是经常替四叔收购业权的友好人士,而财宏的董事同样包括黎永坚,以及另一恒基友好人士张炜棠。
“绝无拆人间屋,赶人离开,香港做生意和平、开心。”
收地两年后政府提出东北发展
这边厢,四叔刚在粉岭北四处收地不久,那边厢,政府于1998年提出在新界东北发展“无烟环保城”,并于翌年就建议的古洞北、 粉岭北及坪𪨶/打鼓岭新发展区咨询公众意见。有了发展新市镇的诱因,四叔更有策略地囤地,收地面积亦更广阔。1998年至2002年,四叔囊括三十多幅农地;其间,新“艇仔”培丰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加入囤地战团,董事同样包括黎永坚,以及屡为恒基收地的四叔外甥冯振华,并于翌年以近四千八百万收购九幅农地,成功替四叔在马屎埔东北面插旗。
十年前已掌握区内七成土地
2003年,本港经济衰退,东北发展计划被搁置。但四叔未有停下来,继续吞并粉岭北的农地,及后短短三年,成功在马屎埔收购超过二分一的农地,加上2003年前的囤地,至2006年,四叔手上紧握逾七成马屎埔农地。
2007年,规划处建议落实东北发展,将新发展区列入香港十大基建项目。翌年,政府重启东北发展计划,并在年底展开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此时,四叔手上紧握马屎埔近八成农地,发展新市镇带来的经济利益,成为唾手可得的肥猪肉。
“恒地先系地霸,佢用钱霸住啲农地,唔系种菜,系去赚大钱。”
即使有村民坚持留守,但四叔仍然未有满足,过去几年软硬兼施,继续游说地主卖出农地。时至今日,约八成被收购的马屎埔农地长期丢空,沦为囤地的牺牲品。
其中四幅由恒基申请“原址换地”的农地,成功补地价及改变土地用途之后,将会发展为商场及私人住宅,四叔的赚钱大计指日可待。不过,发展的代价就是农地被铲平、村民被逼迁,未来还有一连串的收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