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斜坡地建1.7万伙 梁特自诩房屋问题“初现曙光”
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报告提到,近年推出楼市“辣招”及增加土地供应,解决房屋问题已“初现曙光”,并提出过发展斜坡土地新增1.7万个单位供应。有团体批评,政府此举只是“造数”盲抢地,更可能进一步蚕食绿化地,亦反映当局过往未有认真规划闲置土地。
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引言特别提到房屋问题,指今届政府在开发和增加土地供应方面的努力“渐见成效”,楼价和租金开始回落,“解决房屋问题初现曙光”。梁振英提到,政府在前年的施政报告,提出将150幅有潜力发展房屋的土地改划用途,预料可提供21万个单位,至今已有46幅土地完成改划。
他指出,会在该批150幅土地中,将部份土地的发展范围扩大,预料可增加约1.7万个单位,九成即1.53万个单位会划为公营房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经初步评估后,这批土地为数约20幅,主要是将邻近的斜坡土地纳入发展范围,预料可令每块地皮面积增加一至两成,最终可新增1.7万个单位。消息人士强调,这些可建屋的斜坡都不会超过20度斜度,技术上可以建屋,亦不会引致高昂的维修费,但拒绝透露选址。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认为,过去政府官员多番指出斜坡不能发展,现在又突然能增拨斜坡用地,增建公屋单位,有“自打嘴巴”之嫌,促请政府清楚列出哪幅斜坡适宜发展,并交代是否涉及绿化带,否则只会令绿化地进一步被蚕食。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邹祟铭亦质疑,政府突然能“挤出”斜坡土地建屋,反映当初未有认真规划闲置用地。
不过,政府早已提出未来10年要增建28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但早前已表明只觅得可建25.5万伙单位的土地。换言之,即使政府今次提出可增建1.53万伙公营房屋,仍属杯水车薪,距离28万伙建屋目标尚欠9,700个单位。
此外,梁振英提出重新检视将军澳137区约80公顷的土地用途,考虑改为发展房屋、商业等用途,作为长远房屋供应来源,今年会展开研究。项目规模等同两个西九发展区,即使只计算住宅项目亦会比邻近的日出康城为大,但由于涉及交通接驳措施,包括铁路配合,加上仍要顾及邻近的将军澳堆填区最快在2022年关闭,故现时未有发展方向及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