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目睹交通意外伤亡 退休警员把捐血成生活习惯 至今捐血633次
日前一名香港航空空中服务员出差往马尔代夫期间,与友人参加水上活动时遇溺,返港留院治疗后终吿不治,家人同意将其多个器官捐出,遗爱人间。器官捐助令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但其实简单的定期捐血,也能达致同样效果。有捐血者四十多年来捐血达633次,只因年轻时英雄感驱使下初尝捐血的滋味,后来因“助人为快乐之本”的信念,及工作时经常目睹伤亡惨况,决心定期捐血救人,更成为其生活习惯,坦言以捐血700次为目标,也会继续推动身边人加入捐血行列。
退休警员李锦强是本年度全血及成份血捐赠累积次数最多的捐赠者,至今共捐血633次,今年已63岁的他,目标是在捐血限期66岁生日前捐血700次,笑言“多啲仲好”。
他说,在17、18岁时初次接触捐血,当时与几个朋友在街上看见流动捐血车,在英雄感驱使下,与朋友打赌“够唔够胆去捐?”一个打赌,意外地令捐血成为李锦强的一个习惯、生活的一部分,每隔两个多星期便捐血一次。
捐血常客:捐血对自己无害 也可帮助人
李锦强在交通部工作时常目睹不少伤亡,“几乎个个礼拜都有”。他说,捐血“可以帮到人,对自己都无伤害”,在捐血后甚少伤风感冒,也促进自己新陈代谢。一颗“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心,感染太太一同加入捐血行列,她坦言“以佢为荣”。
曾陷严重交通意外 靠逾60包血制品救回一命
捐赠者开心,受助者因他人捐血获救,相信感受更深。24岁的伍润庭去年架电单车时,与私家车相撞,双腿出现开放性骨折,连接心脏的主动脉亦断裂,被指接近生死边缘,九成机会救不回,但最后奇迹地由医护人员从鬼门关拉回人间。
意外发生后接近一年,润庭忆述醒来时完全没有记忆,即使是意外前几天做过什么也忘记。但他十分感谢捐血者的帮助,“如果无佢哋嘅血,就会救唔返,唔会好似依家咁样生活落去,好多嘢都做唔到,有好多遗憾”。他坦言,身体康复后会定期捐血,也会怂恿身边的人加入捐血行列。
玛丽医院成人深切治疗部副顾问医生蔡雅颖表示,润庭送到医院时已昏迷及血压好低,接近生死边缘,拯救期间用了六十多包血制品(当中二十多包是红血球),幸好医生成功为其止血,但如果没有足够血液维持合适血压,估计他难以坚持到医生救治。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副顾问医生梁雅诗补充指,润庭发生严重交通意外,但“有几好的医生及医疗器材,如缺乏血液或血制品”,也可能命悬一线,在充足的血制品供应下,才令医护人员有充足时间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