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湾莫罗瑞华学校50年来有教无类,却因拟从大屿山迁入屯门市区,被视为教育界异类,有该区中学校长以文字、用说话,把群育学校的迷途青少年形容为社区的滋扰分子,不愿与其为邻。社会的讨论旋即集中在何谓群育学校,学生有多“可怕”,东湾莫罗瑞华学校是因校舍残破而要搬迁,坊间却鲜有讨论。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周一(5月9日)将就迁校计划表决,《香港01》日前亲身走访,看看逾半百年月的校舍,到底是否非搬不可?
东湾莫罗瑞华学校位处大屿山石壁,是50年前依山而建的寄宿群育学校,达3759平方米的学校面积,却因依山而建,树木林立,可用空间仅三分之一。校舍主要分为两座宿舍、室外活动空间和三座课室,但都“年纪”不轻,最新一座宿舍有近30年历史,最旧一座更是由60年代开校矗立至今。岁月处处留痕,纵年花十多万元维修,住宿环境仍然欠佳,空间亦明显不足,如几名学生共住一房、教员室改装为班房、礼堂一室多用等,都可见一斑,室外更有洪水、塌树、地裂等隐患,且有粪水在校内长流,气味弥漫在校园间。
摄影:余俊亮
建于1988年的宿舍“万瑞庭楼”,位处低地,十分潮湿。虽然抽湿机已经长开,但墙身由学生亲手于半年前画上的壁画也明显剥落,课程统筹主任黄咏诗讲解时慨叹“这宿舍由懂艺术的社工带领,特意与学生创造的作品现在却变成这样。” 宿舍房间地面潮湿得有如“倒泻水”,平时学生不是勤于清理,就是份外小心走路,以免跌倒。 一间普通宿房住4-5位学生,每人只有一张床、一个比一张海报还窄的储物柜,空间之小遑论摆放个人喜好物品,展现自我。本来储物柜其中一层是小书台,阔15吋都没有,从柜里延伸出来的空间更只有3-4吋。后来,宿舍阮长索性安排同学到“大厅”,开折台一起做功课。 潮湿令宿舍厕所成为每年重点维修的地方,除天花要重新“线灰”,也要保养因冷缩热胀、湿重而容易爆开的木门和木板。不过院长陈耀麟指,现在已经叫好,以前连去水和供电都成问题。 学校的室外空间有限,63个学生,只能共用一个下雨会漏水、没冷气又细小的有盖操场。夏天无论有多热,学生都要在这里集队,最多只有一两把牛角风扇吹吹风。 现在的礼堂亦是午饭堂和课后研习室,空间不足,老师要于两星期前申请才可排队使用。本来的礼堂,已改装成教员室。 学校有15个老师,教员室由礼堂改装,本来铺了红地毯的演讲台仍然保留。那本来的教员室呢? 就成了五年级的班房。之前学校加班,因为空间不足,教师要让出教员室。莫罗瑞华就是这样,空间和物资都这样调来调去,才能勉强应付需要。 足球和篮球场合一的操场,是学生上运动课的地方。不过,化粪池日久失修,经常流出粪水污染操场。每次都要暂停使用2至3日,近年更加是每一星期就流一次。学生上运动课都要特地出东涌使用公众运动场,来回已浪费掉约40分钟。 石油气室就处于宿舍、课室、操场和厨房中间,虽然学校每年按法例要求检查,但仍然令人担心潜在危险。 学校周围满布台湾相思树,在此工作10几年的助理院长杨绍华指,“台湾相思树龄50-60年,之后就会慢慢枯死。为免枯枝掉落,甚至塌树,现在见有枯委枝干就要锯掉,不过,树根会随断树萎缩,1至2年后又要面对校舍内山坡水土流失问题。” 校舍依山而建,雨水会沿明渠由山上流下来,大雨时洪水会冲出明渠,导致水浸,最严重试过浸到入宿舍内,学生要半夜起床帮手清理。政府维修后,情况才没那么严重,但也会浸到宿舍门口,老师和院长陈耀麟也试过刚清理完,放好工具,又再浸过,十分狼狈。 室外地面也有不少裂缝,都是地势和气候所致。记者访问当日也试过差点绊倒,学生平时也要份外小心。 校长卓德根认为必须迁校。他指学校没有网络供应,老师和学生都要用记忆棒(USB)才能上网。由于数据有限,除学生上网做功课要排队,亦防碍学校推行教育局要求的电子教学,局限教材,连看Youtube片都不顺畅。学生将来要回去主流学校读书时,可能会跟不上。 后记:
艰苦令人成长,宿舍院长陈耀麟坦言欠佳的环境让他见识过学生坚韧一面,“就在那又热又细的有盖操场,大热天时有团体来为没放假的十多位学生做禅修打座,中间讲故事问问题。我们和老师只挨到6分钟,班学生却静静的坐了6个小时!当中也有专注力不足学生。连团体导师都感到惊讶。之后分享可见,他们做得到是因为知道尊重,所以他们受教的,所谓的行为问题亦不是外间想得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