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近10年最长施政报告 首提一带一路即现42次
特首梁振英今早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由于当中提及42次“一带一路”,故遭网民谑称为《一带一路报告》。《香港01》统计梁振英历来四份施政报告中的关键字,发现除了“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及“投资”等紧贴国家政策的字眼,均是首次被多次提及,但向来被政府标签为重中之重的“房屋”,今次被提及的次数却创4年来新低。学者认为,特首此举明显是做给国家领导人看。
今届施政报告内容近10年最长
梁振英历来最长的施政报告,耗时1小时20分钟才宣读完毕,创过去10年之最。当中最引人瞩目的关键字,当属首次出现就在报告上半部被提及42次、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经济合作概念“一带一路”。措施包括成立“一带一路”委员会、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港升学,令人质疑施政报告变成向习献媚的《一带一路报告》。
报告中出现最多的字眼首3位是“政府”、“香港”和“发展”,分别以250次、164次和149次。“国家”、“企业”及“投资”等字眼,亦分别出现了46次、33次及21次,但有关字眼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却只被提及12次、9次及5次。
施政报告有别以往,明显为国家领导人而设。
学者:报告配合中央给内地领导人看
对此,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上述字眼紧贴国家各项政策,“明显唔系俾香港人睇,系俾内地领导人睇”,有别于以往施政报告的做法。尽管梁振英被指“跟车太贴”,但庄太量认为,香港是经济开放的自由城市,配合“一带一路”政策是本小利大好事,但国家政策不可能主导香港的经济发展。
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梁振英可能借以向不论是香港或是内地表现其形象,旨在显示香港要抓住发展机遇。同样,多次提及国家也反映梁连任在即,要形造配合中央的姿态,找香港的定位。
显示香港抓住发展机遇,配合中央姿态找定位。
报告提及房屋次数比去年大减一半
至于向来被政府标签为重中之重的“房屋”一词,今年却只被提及30次,比梁振英首份报告时的61次大幅减少,出现次数创4年来新低。公屋联会主席王坤批评,房屋政策了无新意,特首似乎只沉醉于回顾过去的房屋“政绩”,没有措施可解燃眉之急。
蔡子强则认为仅是相对性而已,梁振英由竞选开始其主打是土地议题,过往已多次提及相关政策和措施,故本年度则稍为少用有关字眼。
了无新意,特首似乎只沉醉于回顾过去的房屋“政绩”。
另外,“安老”一词亦首次出现在《施政报告》当中,并被提及了19次,庄太量笑言,梁振英可能以此代替“全民退保”,既可避免引起争议,又可向长者表示“自己有做嘢”,更可为将来连任留后著,“如果唔系到时可以拎啲咩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