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骗案最新手法 诱受害者回拨长途电话收昂贵费用
警方表示,电话骗案手法层出不穷,有别以往与骗徒直接通话,近日最新手法是只需受害者回电,即可骗获金钱;而骗徒多使用海外电话号码,然后于打通后不久结束通话,诱使受害者回拨,回拨后受害者即被收取昂贵电话费。警方又提醒,若市民见到有电话号码前有加号,即代表是海外来电,需提高警觉。如果是不熟悉的电话号码便不应回拨。此外,亦有骗徒会使用程式假冒香港号码,而本地打出的电话号码前面并不会有(+852),只有海外打来的电话才会有,提醒市民需特别留意此类来电。
东九龙总区重案组第三队总督察谭威信表示,电话骗案手法层出不穷,有别以往与骗徒直接通话,最新手法只需受害者回电,即可骗获金钱。谭威信指,骗徒多使用海外电话号码,然后于打通后不久结束通话,诱使受害者回拨。回拨后,受害者即被收取昂贵电话费。
本地电话不会显示+852
警方相信,部份被收取的通话费将落入来电者囊中,而来电者有可能属于某些电话公司或机构。他建议,公众可跟随反欺诈协调中心“收线、核实、揾求助”防止受骗。若市民见到有电话号码前有加号,即代表是海外来电,需提高警觉。如果是不熟悉的电话号码,便不应回拨。他又指,现时骗徒所用的电话号码多由乌干达、阿努瓦图和加拿大拨出。亦有骗徒会使用程式假冒香港号码,谭威信指出,本地打出的电话号码前面并不会有(+852),只有海外打来的电话才会有,提醒市民需特别留意此类来电。
谭威信又指,电话骗案主要有三类,包括“假冒官员”、“猜猜我是谁”及“虚构绑架”。其中以“猜猜我是谁”的个案占最多,共有77宗,占约六成半。其中61宗有金钱损失,损失金额约369万元,占整体电话骗案的损失金额六成。使用“猜猜我是谁”行骗手法的骗徒会先冒充受害人亲友行骗,取得受害人信任之后再次致电,以各种借口要求受害人将现金存入内地银行户口。
女受害者占大多数
谭威信指出,去年接近5成电话骗案受害人多为18至40岁,当中大部分为学生。然而,今年受害人由大部分年轻人转为长者,猜测与行骗手法由“假冒官员”转为“猜猜我是谁”有关。他认为,受害人案发时多担心自身利益或家人安全,令骗徒有机可乘。本年截至4月的受害者中,女性占58%,而去年同期亦以女受害人居多。警方又呼吁,领取高龄津贴的长者要特别小心电话骗案,勿让觑觎他们高津双粮的骗徒有机可乘。
署理警务处处长刘业成指,警方去年7月成立反诈骗协调中心后,至今年4月,共接获18,515宗求助,其中成功堵截209宗电话骗案,涉及金额高达3.37亿元。他又指,今年截至4月底,电话骗案数字为119宗,比去年同期少 160宗。而2017年的纪录,则是十年以来首次录得三位数字,为991宗,涉及金额为2.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