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罗拉”内地爆红 登上《人民日报》 吕秉权拆解疯传之谜
《香港01》上周独家报道,有港版“罗拉”之称的女运输工小珠(朱芊佩)的故事,其清秀面容兼坚毅工作精神,赢得本港网民赞赏,其后有关报道更蔓延至内地社交媒体疯传,令港版“罗拉”迅速在内地窜红,被内地网民誉为“最美搬运工”,甚至登上《人民日报》版面,成为内地社会一时热话。有熟悉中国时局的资深传媒人分析,本港小人物故事获官媒“点名”的情况罕见,相信与港版“罗拉”小珠形象讨好有关,再加上中港关系近日有所缓和,令这类反映香港社会实况的“小清新”报道,在内地当时得令。
《香港01》日前独家报道,性格坚强硬朗的“港版罗拉”小珠,为肩负养家责任,无惧日晒雨淋及粗重功夫,于运输界打滚8年的故事(按此)。自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港版“罗拉”曝光后,令不少网民为之感动。即使《香港01》未有授权大陆媒体转载,但不少大陆媒体仍以“自己方式”转载该报道,甚至将有关照片、视频中的《香港01》商标裁走,当成自家内容。近日于微博、百度等搜索“港版罗拉”、“最美搬运工”,可见不少相关新闻转载及留言。
吕秉权:女主角赏心悦目 是成功的传播元素
内地官媒日前更罕有点评此事,其中《人民日报》以“最美搬运工 美在奋斗中”为题撰写观点评论,赞扬港版“罗拉”的奋斗力及行动性。资深传媒人兼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认为,港版“罗拉”背后故事励志,且兼具图像化,是一个不愠不火、无争议性的新闻故事,且女主角赏心悦目,本身已构成一个成功的传播元素。至于从大环境而言,倘占中、港独及驱蝗等政治矛盾仍然尖锐,则内地官媒未必会将相关报道纳入版面之中,但由于近期中港关系相对缓和,这种关于香港社会的正面报道遂当时得令。而除《人民日报》外,《新华社》亦于其官方Facebook专页“新华香港”分享报道,更以“励志”作为其注脚形容词,不过该专页中连结的视频,亦是大陆媒体“以自己方式”裁走《香港01》原片的商标后,再自行剪辑的片段。
女性做主角 打动人心亦符合“国情”
吕秉权又认为,港版“罗拉”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本身已与惯于塑造人物作宣传工具的“国情”吻合:“佢自食其力、可以喺男性堆中争一席位,无论中、港都比较少呢类型”,且内容及质素皆有过之而无不及,“唔系样板式,系一个自然同有灵魂嘅人物”,而故事本身亦鼓舞人心,具宣传人性效力,令官媒自发引用。
吕又指,于传播学上,女性形象更能打动人心,不过他关注女主角进入官媒报道层面后会否被“政治化”,如对其政治立场作“人肉起底”,包括她以往对政治事件的表态,但他认为,本港拥言论自由,内地官媒无权干涉或盲目批评。
学者:内地社交媒体百花齐放 惟制造好内容需要成本
城大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副系主任霍信昌则指,国内社交媒体蓬勃、百花齐放,但随著其快速的流动性,及传播门槛低,质素亦见参差,故内地网民极度渴求优质资讯:“因为制造好嘅内容,系需要成本,但内地好多资讯都系抄嚟抄去,甚至唔知源头系边度。”而港版“罗拉”形象健康,内容言之有物,遂于内地网上疯传。不过,他认为,除非有后续发展,否则港版“罗拉”效应未必持久,“网上成日都有‘咩咩哥’’、‘咩咩姐’爆红,(例如‘犀利哥’),来得快、去得快。”
内地官媒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