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撑创科】内地科研基金“过河”到港 学者:无损学术自由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内地中央科技部和财政部日前公布,日后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申请项目经费,终实现“科研资金过河”。香港大学副校长兼化学系讲座教授贺子森今(20日)出席电台节目指,有关政策的意义及影响深远,资金为本地大学带来很多机会,亦有助本港、内地及国际合作发展。对于外界质疑,本港学术自由或受影响,贺子森对说法感到奇怪,直指大学教授是“做想做的东西,及要做得好”,而个人声誉亦相当重要,不会为钱做不喜欢的研究。他又指,若本港日后仍缺乏足够资金或明确政策,会令更多本地人才流失。
贺子森坦言,对于有人质疑国家科技部的措施,会影响本港学术自由,“是想歪了”,“每个教授当然是想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同时要做得好。如果你给钱我做,但做得不好,声誉是相当重要的。”他指,早前透过属国家最高学术地位的中科院联署发声,并非是绕过特区政府,而是希望独立想法、意见通过多渠道表达,相信有促进作用,并补充创新及科技局亦有努力疏通问题。
学者:相信“资金过河”有独立审核
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讲座教授、科大前副校长李行伟则说,过往数十年本地大学有向内地平台申请基金,惟当中阻碍正是资金难以过境,故现时中央措施,有助本港学者参与国家层面的科究,亦能提升本港大学的研究水平。他又相信,“资金过河”过程谨慎及有独立审核。
李行伟又表示,不担心科研项目变得政治化,指出中央向来支持爱国爱港人士,而是次要求与中央政策并无矛盾。他续指,本港科研界遇到的最大“瓶颈位”,是未能参与其他地区的科研项目。贺子森则指,本港具备很多人才,若社会或政府支持不足,日后会出现更多人才流失。他表示,政府目标是在2022年时,将科研开支由现时占本地生产总值0.75%,提升至占1.5%,认为已向前踏进很大一步,但各方不能“只讲不做”需有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