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天气】消暑有法 退热贴勿贴额头 冲冻水凉喝冻饮要等时机
步入“初夏”,本周气温急升至摄氏30度以上,不少人各出奇招消暑,退热贴亦是众多选项之一。有注册中医师指,若市民想以退热贴降温,可以贴在背部近后颈至肩背的“大椎”及“肩井”两个散热较快的穴位;但中医师提醒市民,若想以冰冻饮品降温,应先放在室温环境“摊一摊”,免伤肠胃。有家庭医生则称市民出汗后,可饮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份及电解质,但要留意部分运动饮料含糖,若饮得太多或会摄入过高卡路里致体重增加。受访的中医及西医同时指出,人在剧烈运动过后,应先待体温下降后,“唞顺条气”再洗冷水澡。
退热贴除了发烧时降温外,也有人用来消暑,一般都会贴在额头。注册中医师陈伟文指出,若市民欲以退热贴降温,可贴在较易散热的背部,而背部众多穴位之中,散热最快的穴位分别是“大椎”穴,即颈后突起的骨位置;以及“肩井”穴,左右肩各有一个,位置在肩膊的中央上方。
冻水直灌可伤肠胃
中医一向提倡要少饮冻饮,陈伟文指人的体温高时,饮用的冻水不能太冷,要“摊一摊”才饮,他解释是因为肠胃有一定热度,灌冻水会伤肠胃,若持续以冰冻汽水降温,隔一至两天便会食欲下降,更加会愈饮愈渴。
至于天气热时以冷水洗澡,陈伟文形容,这个做法会将原本想散出体外的热,被冷水挡住去路,反将热迫回体内,因此应待体温下降后才冲冻水凉。
避免过量吃荔枝和龙眼
消暑食物方面,陈伟文推介瓜类,西瓜和山竹是最佳消暑的蔬果,他特别点出西瓜毋须“雪冻”已可有效消暑,惟他提醒荔枝和龙眼较“热”,应避免在炎夏食用过量。若市民饮用太多冻饮,或者经常留在冷气地方,致体内的湿气及寒气聚集,陈伟文建议可用冬瓜薏米水、竹蔗茅根等汤水消暑去湿。
流汗后运动饮品较盐水更有效补充体力
不少人都可能发现,炎夏出汗后明显感觉较疲累,家庭医生郑志文解释,身体需要能量去排汗,因此即使是“坐喺度出汗”亦会觉得疲倦。流汗时身体除了失去水份外,钠、钾等电解质亦会一并流失,因此市民补充水份之余,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以补充钠,盐的份量约为四分之一茶匙。
心脏病人冲冻水凉要留意
将盐水与坊间的运动饮品比较,郑志文认为运动饮品较盐水更有效,因为这些产品“计过数”,以补充体内电解质为本,惟他提醒运动饮品有分有糖及无糖,若单纯因天气热流汗,而不是因做运动流汗的人,应选择无糖的饮品,以免摄取过多卡路里致体重增加。
郑志文提到,较简单的降温方法是“着少件衫”,和以冷毛布抹身。至于以冷水洗澡和饮冻水降温,郑表示理论上无问题,不过不能过于极端,如刚做完运动的人应“唞顺条气”再用冷水洗澡,而本身有心脏问题的病人若想以冷水洗澡要小心,因为忽冷忽热容易影响心跳及血压。他又认同贴退热贴是有效的方法,不过皮肤易敏感的人要留意,万一有敏感红肿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