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撑创科】中大农业实验室获国家百万拨款 冀大豆研究攻全球
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日前宣布,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日后可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申请项目经费,实现“科研资金过河”。
香港中文大学共有5所获内地科学技术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当中2008年成立的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内地当局拨款100万元人民币,专注研究植物激素、植物的基础环境适应研究,相关资金将可以用作聘请科研人员、购买消耗品及器材等。
实验室主任林汉明形容,将来在内地的大额科研经费支持下,预计实验室的大豆研究能走向世界。他笑称,过往在香港申请科研资金时,均是用英文填表,惟申请内地科研资金则需要用中文:“我同团队成员讲,要学好中文先得。”
去年,24名在香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反映香港和内地在科研合作上面对的问题。习近平回信指,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直接支持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
内地科研资金“过河” 中大五实验室受惠
受惠的本港科研机构,包括中文大学共有5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华南肿瘤学实验室、农业生物科技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实验室及消化疾病研究实验室。
其中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农业生物科技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主要研究包括水稻品质及产量改良、植物细胞研究、大豆研究等等,过去5年共牵头进行93个研究项目、发表446篇论文。实验室主任林汉明表示,内地科研资金“过河”为香港科研界带来很大鼓舞,过往实验室都是透过深圳方面申请内地的科研资金,但部分研究程序按规定需在深圳进行,因此他“每个礼拜都要去几次深圳返工。”林汉明形容,在新政策下可省却麻烦,实验实将来亦能承担更多大型项目。
大豆研究在甘肃广泛应用 希望能推向国际
农业生物科技实验室透过基因筛选研发的3项大豆品种,目前已获内地当局批准,提供予甘肃省的农民广泛应用。林汉明形容,类似大豆研究并非只能应用于内地,将来希望能将研究推向国际。
至于内地方面批出的100万元科研资金,林汉明指该笔资金已到手,将会进行植物激素、植物的基础环境适应等研究,预计主要用作聘请科研人员、购买耗品及器材等等:“100万系内地嚟讲,规模唔算大。”
两地资金互不冲突 向内地申请要“学好中文先得”
林汉明又形容,内地科研资金与本港研资局(RGC)的资金互不冲突,科研人员将来可透过不同渠道申请,但内地当局与研资局一样,在可申请的资金金额方面设有上限。他举例指,透过申请本港研资局的优配研究金(GRF),以每个研究项目计,3年间最多可获120万港元;若申请内地科研资金,同样是以项目形式批予香港的实验室,惟预计将来每个项目可获的资金会以数百万元为单位。
被问及在申请内地资金会否碰上困难时,林汉明笑称,过往在香港申请科研资金时,均是用英文填表、详列研究内容,但申请内地科研资金时,则需要用中文填表,以及需要适应内地方面的格式,“我同团队成员讲,要学好中文先得。”
对于“科研资金过河”,中大校长段崇智形容消息令人兴奋,认为是香港科研获得肯定和支持。他表示,日后大学所获的资金不一定有很大增长,但相信能“造大个饼”;而获得内地资金后,相信对大学科研的支援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