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钓王”智库打工仔冯智政 盼曾钰成突破智库宿命

撰文: 冯巧欣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各类智库相继成立,有带着一带一路的名义,亦有借“香港愿景”作主题,香港地像掀起一股“智库潮”。不过,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十二年前一手创立智库Roundtable,如今选择急流勇退,宣布离港发展。沈旭晖离开在即,向其“徒弟”冯智政发电邮,再三叮嘱他,从事学术研究要远离政治。“我同佢辩论好多次,佢觉得世道险恶唔掂政治好,我就话因为世道险恶,所以要掂政治。”两师徒对智库定位想法南辕北辙,但冯坚持身兼两职,既出任Roundtable教育部总监,又担任曾钰成智库“香港愿景计划”当研究员。前者试图不沾政治,后者定位却在天秤的另一端,目标是提出特首政纲“钓王”。到底香港智库的理想形态应当如何?是超然于政治争拗的纯研究平台,抑或注定置身选战暴风圈的中心?

(陈焯𪸩摄)

众多智库中,以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牵头的“香港愿景研究计划”,目标最明显。曾钰成多番表明,成立智库目的,是希望研究出一套特首适用的政纲,再等待合适人选采取选用,借此收“钓王”之效。“愿景”工作已低调展开,网站仅罗列十大研究方向,细节欠奉。研究员冯智政接受《香港01》专访时称,近期不断升温的本土思潮,是焦点研究范畴之一。“本土”人言人殊、众声喧哗,冯智政认为,首先要问“什么是民心回归?”

他罗列多个情景:“我们全都拿英美护照但不上街,算不算人心回归?我们不上街、不示威,但同时不捐款回内地、不觉得要建设祖国、不想配合国家政策、只想做普通人,算不算人心回归?第三个更严重,出席学校升旗礼、会回内地交流、回应民调称我是中国人,但准备移民、帮助资金外逃,又算不算人心回归?”

冯智政相信曾钰成带领下,香港愿景研究计划可以突破“智库宿命”。(陈焯𪸩摄)

研究本土思潮 须与时间竞赛

问题听起来虚无,冯智政解释相关研究的窘境,他去年才白忙一场。雨伞运动期间,他为全国港澳研究会研究本土思潮,分析不同政团的主张异同,“一年后完全无用,因为变得太快,令我觉得‘问错问题’……四眼哥哥的组织(现时热血公民成员郑锦满在伞运期间成立学生前线)在我写份报告期间,由开张、高潮走到结束。”

香港人心不归,有传中央不满港府青年工作不足,冯智政认为,从年青学者的际遇可见一斑。他感觉年青公共知识分子在过去五年,几乎在港府眼中销声匿迹,温和的声音不获重视,“你将他们全部踢去反对派,然后帮对面制造论述;或令他们感到失望,再不积极地为管治下心思”。

从不沾政治到钓王者 何谓理想智库?

冯智政身兼两间智库的工作,但两者的财政资源以至定位,差异极大。沈旭晖对Roundtable教育部有“死命令”——不沾政治争拗,反观曾钰成积极筹组的“香港愿景”则明言要做倡导型智库,扬言要“钓王”(king-fisher)。“香港愿景”可否避免,成为另一政治附庸?冯声言:“曾生(曾钰成)反而令我觉得,这间智库唔系咁政治附庸。”

一朝天子一朝臣,香港大部分智库的兴衰、筹款能力都与一朝特首挂钩,冯智政举例说:“李光耀、马英九来港,都是香港政策研究所做host(接待机构),但后来(曾荫权任特首)五、六年间你无听过这个名字。”不过他深信,曾钰成可带领智库突破宿命,认为他有足够政治能量,突破智库的兴衰循环,在香港建立较成熟的智库。

(陈焯𪸩摄)

后记:为省租金而寄生

与冯智政的访谈在“香港愿景”办公室进行,十多人的办公室竟有“外人”。身兼Roundtable教育部总监的冯智政,两年前开始来带着Roundtable的研究员落户其他组织的地盘,只为节省一年十多万租金,说好听一点叫睦邻关系,难听一点就是寄人篱下。Roundtable创办人、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近日公开称,决定离开香港找“另一条跑道”,引来外界揣测,走向沉寂的Roundtable将正式结束。冯急忙澄清:“不会执笠,还在bid新的funding(申请研究资助)”,但他承认“师父”沈旭晖抽身之后,组织必须思考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