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专访】邓永成:政府有前设 为公私营发展铺路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由特首林郑月娥成立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已展开“土地大辩论”逾半个月,其中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发展私人持有农地,引起极大争议。身兼民间土地资源小组成员的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邓永成批评,大辩论只是淡化了各个土地选项背后的政治目的,最终只是“暗度陈仓”,为了公私营合作协助发展商开发其持有的农地铺路,“(政府)本身就想行公私合营,但透过小组,就会话仲有好多土地选项,但呢啲好难做,钱又多、时间又多,但呢个(公私合营)易做,不如行呢个先。”
(系列访问之一)

邓永成亦是民间土地资源小组的成员之一,他认为政府进行“土地大辩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行公私营合作而铺路。(欧嘉乐摄)

由30名官方及非官方成员组成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于去年8月29日正式成立。为呼应政府的举措而设的民间土地资源小组,亦于10日后成立,作为成员之一的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邓永成,甫开始便批评政府成立的土地小组,不少成员有既得利益,令人质疑他们是藉小组去推动某些选项。

邓永成解释,小组虽然提出18个土地选项可以选择,但不难发现政府对部分选项有倾向性,公私营合作发展私人持有的农地,是最明显的一个,“你睇到好明显系暗度陈仓去推公私营合作,架势好明显。”他又指,当坊间有质疑会惹来官商勾结的疑云时,小组又随即解画,称可透过独立于政府以外的组织去解决市民疑虑,更令人觉得当局早有预谋。

报道指,过往6年至少有6宗土地改划申请有潜力成公私合营发展项目。(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营造日后施政获民意授权的假象

公众咨询被部分人形容为“无聊工作”,因香港的土地问题并非在于短缺,而是源于社会资源上的分配不均。邓永成认为土地大辩论所招致的“恶果”远远大于“无聊”,因为小组进行公众咨询后,可为政府日后的政策作“挡箭牌”,形成一个“授权”过程,“当人人都赞成时,日后行𠮶阵就会话‘我上次问过你话赞成㗎,无理由反悔’。”

他以地理系每年举办的户外教学(Field Trip)为例,最初有同学举手提议去日本,但得知行程需花费7000蚊时,又会有不少人打退堂鼓,“问题系你份文件空洞无物,当你具体啲、落实啲嘅时候,市民就会反对,但(政府)就会话最初你赞成咗,所以咨询根本都唔系咨询,只系为了辩护政府嘅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