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幸存者未走出阴霾 改名远走他乡拒绝回想当天
十年前的5月12日,一场汶川大地震,不少人瞬间痛失家园,与家人阴阳相隔;一次无情的天灾冲击,幸存者承受的心理创伤,难以痊愈。有机构在过去10年为灾区居民提供心理支援,发现不少灾民仍有创伤后遗症,抗拒回想灾难的画面,甚至更改姓名,远走他乡,拒绝承认“我是四川人”,整体受访灾民心理质素指数仅仅合格,反映时间不一定能冲淡一切,天灾的阴霾久久不能散去;有年轻少女在灾后从事雏妓或陪酒工作,以帮补家计。
四川省汶川县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黎克特制8级大地震,造成8.7万人遇难,37.5万人受伤,幸存者除了需要物资、医疗、重建及捐助,心理支援也同样重要。灾后心理辅导协会总干事杜永政表示,灾民因这场大地震失去至亲,逃避回想这场灾难。现年23岁的廖婷,灾后选择“有咁远搬咁远”,由棉竹市搬至海南岛读大学,做海洋研究,并决定改名、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四川人,也不想重返四川。
另外,本身患有血癌的吴石秀以为自己命不久矣,作为村代表的她又被误会私吞赈灾款项,加上因重建及医药费支出庞大,难以支持女儿入读心仪大学,心中有愧,决定留下遗书。后来经过心理辅导后,发现自己为了骨气而拒绝基金补贴的做法甚为不智,又发现原来自己患的并非血癌,一个小手术便可解决,一家人最终走出阴霾,重新积极生活。
创伤后遗症浮现 出现自杀潮
PCCN今年5月以电话访问形式,成功访问了5,000名绵竹及映秀灾区灾民,了解他们生活素质及心理质素。以10分为满分,发现受访灾民生活质素达9分,但心理质素指数只有5分。
杜永政表示,灾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居住的地方由瓦砾、帐篷、板房,最后搬至永久房屋,生活质素提升,但至2012年,他们的心理质素指数曾由2011年的5.5分回落至4分。杜解释,灾后的3、4年,灾民着眼于重建,暂放下伤痛,但当永久房屋落成,灾民的创伤后遗症开始浮现,甚至出现自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