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增加寮屋收地特惠赔偿金额 由上限60万加码至120万
政府未来将在新界推动多个新发展区计划,发展局今日(10日)公布,建议加强清拆行动的特惠补偿及安置安排,包括放宽寮屋户的特惠津贴,由现时最低约4.8万至最高的60万元,调高至最低约6万元至上限约120万元,升幅达一倍,以及引入免资产审查的安排,合资格的寮屋户可获安排入住房协兴建的安置单位;发展局局长黄伟纶预计牵涉的收地成本,会由现时预算的3.1亿增加至5.5亿。
发展局建议,未来将为所有新发展区项目制,制订划一的一般赔偿及安置方案,以及引入免经济状况审查的安置安排。在冻结登记之前连续居住满最少7年的合资格寮屋住户,可免经济审查入住由房协兴建和管理专用安置屋邨,首个专用安置屋邨粉岭百和路和洪水桥,预计最快于2023/24年落成。
发展局常任秘书长(规划及地政)寗汉豪表示,现时新安置安排主要影响粉岭北、古洞北,估计新优化的免资产审查计划,可令约200多至300户受惠。局方亦规定在新发展区提出原址换地的申请人,须向受影响人士提供相若的安置安排。
地政总署会再安排自愿登记制度
过往政府为不获安置的寮屋户提供现金特惠津贴,新安排下,政府将放宽寮屋户的居住年期,由原来最少10年缩短至2年,津贴上限亦会有所调整,按占用作该居住构筑物的面积及居住年期计算,最低特惠津贴额由48,384元至上限60万元,上调至最低60,480元至上限120.96万元不等。地政总署将会安排一次过的自愿登记机制,纪录由5月10日起,于寮屋居住满最少2年的合资格住户。
至于非登记或非持牌构筑物的住户,在新制下仍然不符合领取特惠津贴的安排,发展局建议将“住户搬迁津贴”涵盖所有住户,并调高津贴金额,由现时的5,365元至20,251元,增加至9,410元至28,840元。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古洞北、粉岭北的清拆行动预计会于下年进行,预料横洲第一期将会是首批适用于新制度的项目,视乎财委会7月前会否通过拨款。
除了寮屋住户,当局亦宣布放宽棕地和寮屋业务经营者申领特惠津贴的资格,合资格申请者连续运作最少10年,缩短至7年。寗汉豪解释何以订出7年的年期,是考虑到将农地变成露天作业的场地颇为容易,“唔希望鼓励更多作业者咁做,而且只要作业者营运系经过合法途径,可以申请法定索偿机制,但寮屋户不可以。”发展局将于今年7月征求财委会申请批准方案,并计划于5月29日提交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讨论。
预料多个发展区收地赔偿增加2.4亿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透露,政府就新发展区未来10至15年涉及收地的住户约8000户,会由现时预算的3.1亿增至5.5亿。他解释为何安排未能通过免经济审查的住户亦可安置上楼,是考虑到寮屋户以老人家为主,不会因为上楼而变得变得大富大贵,政府基于“公平公义”的原则以作出此安排。至于新安排下加快多少清拆的过程,黄伟纶表示现阶段难预视,但相信过程一定会较现时快。
被问及政府的新安排是否涉及利益输送,希望可加快收地过程,黄伟纶强调不会这样看整件事,因现行的安置安排已经过20年,“系时候作出合适改变。”他亦重申政府并非为土地小组铺路,政府不会因公众咨询进行而暂停现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