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公司欢迎输入专才计划 将调海外科研团队来港工作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创科局推出科技人才入境先导计划,为输入海外和内地科研人才开设特快通道,每年限1,000人,参加公司每聘用一名本地研发人员,也输入三名外地专才。有本地初创公司欢迎今次计划,认为可纾缓人手短缺问题;有助公司及创科业界长远发展,亦将增聘海外人手来港工作,不担心存在本地人才“抢饭碗”的情况出现。

林苑莉相信不少公司会针对性聘请本地人手未能填补的空缺,不担心有抢饭碗的情况。(林炳坤摄)

针对本地人才空缺 不担心抢饭碗

数码港教育软件初创公司Find Solution AI创办人林苑莉回应指,对计划颇感兴趣,她指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由其荷兰籍丈夫、即另一创办人开发,当初为他申请工作签证亦繁复费时。她表示,公司目前的技术团队亦主要位于荷兰,期望未来能为当中一成员工申请来港,提升公司效率。

林苑莉又称不担心出现“抢饭碗”的情况,相信参与计划的公司不少会主要针对本地人手未能填补的空缺对症下药,以人工智能技术,现时香港的人才多是年资较浅,具资历的则相对缺乏。她说今次计划提供更大诱因聘请外地人才,将有助其公司解决过往招聘困难的问题。

庞维铭称若有更多海外员工能留港工作,有助提升公司运作效率。(林炳坤摄)

解决迁就时差开会问题

另一旅游初创公司Travelflan创办人庞维铭亦认同计划将对其公司运作“帮到好多”。他指公司有两名创办人是加拿大籍,技术部门目前则在韩国和上海,要为他们申请签证来港颇为麻烦、手续来回繁多。

庞维铭表示,公司若要开会,只能以互联网作视像会议,加上各地时差问题,往往难以配合。若未来能透过计划有更多员工一同在港,对内部交流联系以至士气均有提升。

徐锦辉指一定会参与今次专才计划,期望公司长远有一半为海外员工。(理工大学图片)

冀达致海外本地人才五五开

在科学园专门研发复康机械技术的Rehab Robotics主席兼行政总裁徐锦辉则称一定会参加今次的专才计划,他指公司目前有来自尼泊尔等外地员工,过往为员工申请签证,平均需时数月,除填写大量表格外亦往往要“行几转”。

徐锦辉认同现时全球都在争夺人才,而香港企业给予的条件亦非绝对吸引,故要竞争就需要够快,尽快给予人才明确的就业机会,才能抢占先机。他又认为公司需有一定数量的外地员工,才能在内部有效增加多元文化,提升员工进步,同时亦有助现有外地员工留下效力,长远希望公司内能做到海外和本地员工比例“一半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