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中医教路 帮妈妈按摩四个穴位 纾缓“妈妈手”痛症
有一种手,叫“妈妈手”,因过度使用拇指附近肌腱炎,令手腕无法用力,严重疼痛会延伸到手臂。有中医师指,“妈妈手”最常见于“新手妈妈”,她们因未懂“抱B”错用手腕力,拇指附近疼痛不堪。母亲节又到,除了买花表心意,市民也可以为妈妈、太太亲手按摩纾缓疲劳。中医师教市民几种方法亲手帮妈妈按摩和热敷助减轻痛症。有中医诊所更正在进行新式针炙临床研究,如亲人有“妈妈手”,更可带他们免费接受疗程改善症状。
妈妈有没有“妈妈手”?
30秒小测试 看你有否妈妈手
俗称“妈妈手”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或称狭窄性肌腱滑膜炎),是长期过度使用控制拇指活动的肌腱而致的慢性病,患者拇指下方肌腱疼痛、手腕难以用力,甚至局部红肿绷紧,严重时拇指活动幅度会愈来愈低,疼痛并可能延伸到手臂。
注册中医师陈俞霏指,“妈妈手”最常见于分娩后的新手妈妈、要照顾孙子的婆婆和嫲嫲,因为未熟习舒服的“抱B”姿势而过度使用拇指附近肌腱,或连扭毛巾、扭水樽盖等简单动作都无法完成。此外,一些需要长时间作手腕及手指重复活动的从业员,例如厨师、发型师和摄影师等都是高危一族。
只需要30秒做一个简单小测试就知道,用四只手指握住大拇指,将大拇指尽量屈曲握于掌心,然后往尾指方向挤压,如果腕部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就是有“妈妈手”。
帮妈妈按摩四大穴位减轻痛症
“妈妈手”可以透过改善生活习惯、热敷、推拿、针炙和中药改善,其中4大穴位按摩有效减轻“妈妈手”痛症,包括手臂上的阳溪穴、曲池穴、尺泽穴和外关穴。可用姆指指腹按,每次3至5分钟。
给新手妈妈抱B贴士
简单肌耐力训练抗“妈妈手”
一条普通橡皮筋也可以帮助“妈妈手”患者放松手腕绷紧的肌肉和增加肌耐力。将橡皮筋套在5只手指上,用力将大拇指与其他4指向外将开,直至有绷紧的感觉,维持10至20秒后放松休息,重复10至20次,每日3回。
妈妈手有药医?
“妈妈手”要可分为发病早期的急性劳损型和病发超过3个月甚至以年计的长期劳损型,前者可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中药物,例如白花蛇舌草、威灵仙、秦艽、香附、丹参、白芍等;后者除了要活血祛瘀,也可能需要养血荣筋的中药,例如当归、何首乌、甘草、桑枝、桂枝、姜黄等。
带妈妈免费治疗妈妈手
针灸亦有助治疗“妈妈手”,但平时垂直向皮肤刺的针灸,进针时或有痛感,且见效需时。陈俞霏指,一种新式针灸“筋针”是平刺进针,痛感较轻之余,更快见效,指曾有患者筋针当下和之后即时感到痛楚纾缓三分之一至一半;部分个案筋针5次左右已康复。
香港防痨会中医诊所暨香港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正招募约70名患者接受筋针,研究筋针对“妈妈手”的治疗成效。如果你是手腕近拇指处疼痛超过3个月、一个月内没有接受其他“妈妈手”治疗、18岁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并是愿意接受针刺的患者,可向中心查询,若评估为适合参与研究将免费获针刺治疗和跟进。
至2018年9月底前额满即止
研究查询电话:2580-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