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名髋骨折患者  1人一年内离世 本港或迎来“骨质疏松海啸”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增加,可引致并发症包括髋部骨折,香港骨质疏松学会联同亚洲骨质疏松联会其他成员合作,推算内地及泰国等9个亚洲地区未来的髋部关节发病率。
结果显示,至2050年本港的髋关节骨折个案,将由今年的9,590宗增加至27,468宗,排名第三。而本港每年新增约10,000宗髋骨折个案,每5个髋部骨折患者中有1个会在骨折一年后离世,有一半患者活动能力永久受影响。学会指出,高危群组包括长者、容易跌倒、体重较轻的人,他们的骨折风险会较一般人高。医生提醒,骨骼强度一般在20至30岁达到顶峰,30岁后再增加运动或进食补充品都无法超越30岁时的强度,因此增加骨质强度应由年轻时做起。

香港骨质疏松学会联同亚洲骨质疏松联会其他成员合作,推算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内地、泰国等9个亚洲地区,未来32年的髋部关节发病率。(资料图片 / 余俊亮摄)

骨质疏松症的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可引致髋部骨折。数据显示,本港每年新增约10,000宗髋骨折个案,而每5个髋部骨折患者中有1个会在骨折一年后离世,有一半患者活动能力永久受影响,亦有约一半幸存者日后需入住院舍。

香港骨质疏松学会发表研究报告,指至2050年香港的髋关节骨折个案将由今年的9,590宗增加至27,468宗,在参与研究的9个亚洲地区中排名第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居首位及第二位。学会指现时每位髋骨折病人的医疗开支约为6万多元,推算至2050年,本港相关总医疗开支将由每年7亿元增加至19亿元。

女性较易髋骨折  原因在于追求美白和纤瘦

研究归纳出女性的髋骨折发病率较男性高,而80岁的年龄群的发病率亦比其他年龄为高。香港骨质疏松学会会长、康复科专科医生邹兆麟解释,女性的荷尔蒙在更年期时会受影响,而男女的骨骼结构本来不同,加上女性的寿命较男性长,各种因素推高女性髋骨折发病率。邹兆麟亦指出,近七成髋骨折入院的长者本身已有其他内科疾病,住院期间有可能引致其他并发症。

家庭计划指导会高级医生王静妍补充,现今女性追求美白,晒太阳的机会较少,令身体较难吸收维他命D,影响骨质密度,而过份追求纤瘦的体型,亦会增加骨折风险。

邹兆麟表示,市民的生活习惯“城市化”,运动量较以前下降,令骨骼强度相应下降,而多喝咖啡奶茶亦会影响钙质吸收。他提醒骨骼强度一般在20至30岁达到顶峰,30岁后再增加运动或进食补充品都无法超越30岁时的强度,因此增加骨质强度应由年轻时做起。

目标:髋骨折发病率每年下降2-3%

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助理教授张正龙指,目标是令髋部骨折病发率每年持续下降2至3%,抵销老年人口增长,希望至2050年,髋骨折每年新症数目可维持在约一万宗。学会警告亚洲将面临“骨质疏松海啸”,香港亦不能幸免,未来需采取各项措施,包括将预防骨质疏松工作列为优先医疗项目、推广高风险人口组别筛查助及早确诊,以及加强大众对预防骨质疏松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