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中学生萌轻生念头 信网上资讯多过医生
港人学习、工作压力大,近半年至少20名学生轻生。香港儿科医学会及香港基金最新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健康感满意,却担心个人精神健康。近三成受访学生表示,过去半年曾想过自残或企图自杀。有儿科医生指出,现时学生偏向在网上寻求协助,却他们未必有足够能力判断和应用网上资讯,犹如以自己健康作赌注。
香港儿科医学会及香港儿科基金在2016年3月至4月初,访问1,685名中学生,发现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感到不开心或无故哭泣,以及出现睡眠问题,27%受访学生更曾经伤害自己或企图自杀的念头。35%受访学生在网上找资料解决问题,首三位网上热门搜寻问题分别是: 减肥、情绪/压力、暗疮/皮肤问题。三成受访学生认为自己不再年轻,有能力自行处理。
香港儿科医学会会长王晓莉指出,27%受访学生曾有轻生的念头,这个比例是相当高,她形容已响起警号。她说,青少年习惯上网搜寻资料自行解决问题,而非寻求专业人士或医护人员意见。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料可信、亲友的经历,认为比医生更值得信赖。
香港儿科基金主席兼国际儿科医学会前会长陈作耘指出,“健康素养”会影响学生判断网上健康资讯对错,从而影响他们的决定。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得医疗资讯后,如何解读及作出合适决定。
六成受访学生不懂疫苗知识
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受访学生未有足够“健康素养”去判断网上资讯的真伪,容易误信及做错决定。王晓莉解释,问卷曾问及青少年时期应接种哪种疫苗,结果仅约四成及两成学生答中宜注射子宫颈癌疫苗和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四成受访学生明言,即使政府免费提供子宫颈癌疫苗,自己将不会接种,原因是觉得没有用;有男生认为只有女性才需要接种,证明部分人的观念有误,健康素养不足。
王晓莉提醒,要分辨网上资讯真伪,要留意资讯的消息来源、是否转载、是意见抑或有研究数据支持、时效性等。
陈作耘补充,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素养之余,政府应制定全面儿童健康政策,不应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心态。他又引用英国例子,成立儿童事务委员会,负责在每项政策通过前,研究对儿童的影响,他认为香港应有类似的委员会处理儿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