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抗抑郁】闷闷不乐?中大研究证实冥想八星期 减抑郁症状
佛系心灵治疗:不吃药、不接受精神科治疗,缘份到了抑郁自然会好?“佛系”亦非甚么都不理,但的确有助抗抑郁!中文大学医学院一项针对有轻度抑郁症状病人的最新研究发现,以佛教的“冥想”为原型、去宗教化的“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使这批病人的抑郁症状明显减低,他们演化成重性抑郁症的发生率较其他病人少一半。有参与研究病人称,静观能助放松自己、减少情绪不稳。
以佛教的“冥想”为原型、去宗教化的“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包含两部分,静观是以类似冥想的练习,协助练习者关注和接受当下的情绪、思想和身体感觉,助脱离不断反刍负面情绪的循环。行为激活则透过帮助练习者识别令自己快乐的活动、鼓励他们参与这些活动等方式,助练习者增加正能量,传达积极思想和美好的生活经验。
研究涉逾200名轻度抑郁症状病人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早前研究这种疗法,是否能预防有轻度抑郁症状病人演变成重性抑郁症,于2014至2015年间,邀得231名在全港16间普通科门诊覆诊的轻度抑郁成人患者参加研究,其中115名参与连续8星期,每星期两小时的接受“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课程,另外116名只在普通科门诊接受医生观察。
抑郁症状评分减少 显示情况转好
对照组成员有达26.8%在1年后演变成重性抑郁症,静观练习组别则只有10.8%,发病率低逾一半。静观练习组别的“BDI-II分数”(一种量度抑郁症状指标,愈高分代表症状愈多),由平均19.18分减至一年后14.04分,显示他们的抑郁症状持续减少,对照组一年前后的平均分则维持在约17分。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科学杂志《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发表。
学员:静观能放松自己、减少情绪不稳
其中一位静观练习组别参与者、现年65岁的冯女士于2008年退休后,感到生活空虚并对自己产生质疑,她说“返工时咁叻,咩都处理到,退休后觉得自己好冇用”,渐渐生出轻度抑郁症状至2013年起愈发严重。
冯女士忆述,当时每天疲累无动力,本来很喜欢插花也失去兴趣,失去食欲和难以入睡,体重暴瘦10磅,有时更会失控嚎哭,至数月后求医并参加静观练习,冯女士说静观能帮助她放松自己、减少紧张、情绪不稳情况,从而令她高血压问题也得以改善,形容现在“行起路上来脚步都轻好多”,现时每晚临睡前更会先静观。
中大正研究在基层医疗加入静观疗法的成本效益
参与研究的中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仰山指,轻度抑郁在社区非常常见,患病率介乎15%至25%,平均四分之一人会演化成重性抑郁症,黄仰山认为研究显示“行为激活及静观结合疗法”有助预防轻度抑郁症状病人恶化至重症,团队正进行下一步研究,包括在基层医疗加入静观疗法的成本效益研究,以及静观疗法能否能同时帮助重性抑郁症纾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