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扭工字块摆放惹争议 姚松炎:只能协商不可诉讼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惟大桥东西人工岛防波堤疑似崩塌,近日网上更流传图片,显示涨潮淹没了大部份扭工字块。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表示,现时扭工字块排列上向下扣,使扭工字块容易被冲散,他坦言:“肯定是崩塌,而非随机摆放。”环保触觉总干事谭凯邦要求路政署进一步交代图纸及科学证据,以证明设计合符标准。房产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人姚松炎称,粤港澳三地协议订明,若三地政府出现分歧或争议,须透过协商处理,不得启动诉讼程序。
谭凯邦指出,网上流传的退潮照片显示,扭工字块凌乱分布,部份位置密度较高,与大桥管理局所说的“随机”放置有所出入。 另一张相片显示,扭工字块在涨潮的情况下,大部份被水浸没,防坡提露出缺口。虽然路政署工程师指人工岛可抵挡300年一遇的海浪,惟谭凯邦指出,普通天文涨潮已淹没大部份扭工字块。他认为,相关说法难以令人信服,但署方却没有提出证据。“完全无任何科学证据,我们认为是空口讲白话⋯⋯连抵挡普通涨潮也不行,怎抵挡300年一遇的海浪?”
谭凯邦又引述国际例子,称美国维珍尼亚州的人工岛同样位于外海,但岛四周设有特别大石,前方大石数目更刻意增多,质疑惟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防波堤“随机放置”及散乱的做法,“美国会出现飓风,香港会有台风,情况其实好似!”他又指,丹麦及瑞典之间有一道相连的桥梁,而日本东京亦设隧道及人工岛,惟四周均放置整齐大石。
工程师:肯定是崩塌
土木及结构工程师苏耀坤指出,根据网上图片显示,即使当时涨潮的水位并非最高,但扭工字块已被水浸没,他又指,扭工字块落在水底,浪仍可在水面前进,质疑未来可如何抵浪。他又指,现时扭工字块排列上向下扣,使扭工字块容易被冲散,而正常做法则为左右环扣,“肯定是崩塌,而非随机摆放。”他又指,扭工字块由东人工岛一直散开,足可见水流方向,故不应为“随机摆放”。
协议质疑不符国际惯例房产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人姚松炎指出,三地协议订明,若三地政府出现分歧或争议,须透过协商处理,不得启动诉讼程序。他表示,按照一般程序,一般会加入调解及讼裁制度,并由独立第三方处理争议,他又指,香港政府有份出资,惟连设计及标准亦不知,政府亦不能明确交代,质疑相关做法不恰当。
新民主同盟立法会议员范国威表示,大桥造价达381亿人民币,当中157.3亿由三地共同注资,香港及内地出资比例分别为43%及44%,理应“平起平坐”,惟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主要成员均为内地官员,质疑香港政府无就三地协议及管理局架构中,争取香港合理的话语权。他指,已要求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就事件召开特别会议,而路政署应与委员到现场视察,大桥管理局亦要交出证据。此外,未来财委会审议大桥超支拨款时,他亦会要求政府就人工岛结构、协议及保养责任作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