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孤独的理由》作者亲剖拿低分原因:考试分对错惟文学无
今届中文科阅读卷白话文,选用台湾作家林黛嫚的散文《孤独的理由》,其后林在个人社交平台形容“很多题都不知如何答”,又指若是考生,“大概只能低分掠过”,引起网上热话。
林黛嫚接受《香港01》访问表示,公开试的性质与单纯地阅读文学有所不同,“文学无分对错,但考试就要分出对错”,故笑言即使拥有文学系博士学位,亦不擅应试答题技巧,故答案都未必一定对。她寄予考生离开试场后,继续阅读文学,“只有阅读,你才会感受到真诚,接近自己。”
文凭试中文科开考,卷一阅读理解部分的白话文篇章《孤独的理由》,是台湾作家林黛嫚的作品。作者藉媳妇和家翁两个孤独的人打开心窗,接纳对方的经历,描绘了生存的孤独感,并点出关怀才可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碍。这位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助理教授在个人社交平台形容,“出题很灵活,很多题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又指“如果我是考生,大概只能低分掠过吧。”
以文学为考题不容易 时代需要如此
林黛嫚接受《香港01》访问时亲身解画,认为公开试的性质与简单地阅读文学有所不同,“文学无分对错,但考试就要分出对错”。被问到考题连原作者也难以解答是否有问题,她就称不便评论。但她指见到有不少考生都可理解文章作答,只不过以文学作为考题文本,“本来就不容易,但时代需要如此。”作为大学教写作的老师,她只能期待培养的文学种籽能持续萌发。
试答第十五题:在散步将要回程的时候,“他”对路人说“这是我的媳妇”。“他”说话的时候为什么神情腼腆?试综合全文说分析说明。
答案:华人世界里的家父长通常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而这位曾经掌理一个大家族、为弟妹奉献一生的长者,对于拥有的新身份(儿子成家,有了媳妇),不知如何安措,因而腼腆。
第19题:本篇名为《孤独的理由》,除了“孤独是人生的宿命和基调”之外,“他”之所以孤独,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 试综合全文分析说明。
无绝对答案,希望读者有空间思考。
她自觉阅读卷乙部12条题目当中,以12、15及19题最难,原因是部分考题方式自己不习惯,其次部分问题是开放作答,无绝对的答案,更笑言若自己作答,“错都不一定”,原因是考试需要技巧,并有固定的用字答案。她又举例,曾为国中升高中的儿子练习试题,惟她比儿子答错更多题目:“他错5题,我错11题,哈哈!”
另外,《孤独的理由》收录在《你道别了吗》散文集,她透露该散文故事,正是她自身的亲身经历,十多年前撰写,当时她知道家翁天资聪明,但因人生经历、中年的转拆,走的路有所不同,性格变得孤独,她对于这一种孤独感感到震撼,因而记下这一种情感,对人生的叩问。
林黛嫚 :“只有阅读,才会接近自己”
林黛嫚指,对于该篇散文被考评局选中,感到“开心”及“突然”,但好奇出卷员从何处相遇她的文章,亦笑言其面书近日收到过百个“朋友”邀请,相信不少都是考生,又有考生私讯她发表感想,笑称:“这是文学的的力量!”她续指,自己小学时热爱阅读,孩童时期无什么娱乐,故会天天流连图书馆,不知不觉间培养语文能力。
她寄予考生,离开试场后,不要只阅读专业范畴的书,要继续阅读文学。她指,曾教授一名高中生模拟面试,对方说,“看完文学后,不自觉流泪”,她认为“只有阅读,你才会感受到真诚,接近自己。”
中文科老师:公开试注重答题技巧
宁波中学中文老师王美琪认为,《孤独的理由》不太难理解,但由于文章主要描述一位长者因年月而产生孤独的心理,故对考生而言,共鸣感或较低,加上文章以第二人称叙事,考生未必太习惯。她认为,最难为第15条及19条,属深层次的问题,考生需要读懂整篇文章,从而推敲故事角色人物的心理及分析。
对于原作者公开指自己亦未能答到题目,是否题目有问题,她就认为作家与出卷员看待题目的出发点不同,对拟题的看法会有出入,最重要题目可按照文本,有空间容许学生阐述答案,亦不会偏离故事的核心思想:“未必要猜透作者的心意,但可以由文章的内容及人物情感去推断,言之成理。”她认为,公开试答题需要精准及技巧,故作家未能作答亦可理解。
考评局:考生答案言之成理 即可接受
考评局指,中文科各卷均设审题委员会,由科目专家、资深教师及考评局科目经理组成,负责依据中文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与《评核大纲》,就阅读卷拟定试题及选取阅读考材,亦会考虑考生的语文能力和对题目的熟悉程度,故取材会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及体验。
发言人指,委员会独立地按阅读材料的文章内容来拟题及撰写评卷参考,以考核考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感受、鉴赏、运用不同策略等。考生的答案只要能根据文本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