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7年弃120亿个胶樽 足以围绕地球58圈
撰文: 邓芯怡 曾雁翔
出版:更新:
政府不断宣传三色桶回收,但现实是废弃的胶樽愈来愈多。根据环保署资料,2014年堆填区每日接收528万个胶樽,较05年多八成。如果累积计,由2008年起,全港弃置了超过120亿个胶樽,连接起来足以围绕地球58圈!环保团体促请政府尽早启动胶樽生产者责任立法,提高回收率,减少浪费。
后天(4月22日)是“地球日”,环保团体“绿惜地球”分析过去十年堆填区的数据,发现PET胶樽弃置量不断上升。单在2014年堆填区每日已接收了132公吨PET胶樽,以每公吨相当于4万个胶樽计,即共弃置528万个胶樽。由2008年至今,就累计全港共弃置了120亿个胶樽。(PET樽,聚脂纤维胶樽,绝大部分是汽水、樽装水的容器)
大量胶樽弃置堆填区,除了造成环境问题外,同时亦浪费公帑。绿惜地球指出,生产商有责任回收胶樽,可惜因商业原因,自拒收玻璃樽,再拒收胶樽,推卸企业责任,而多年来处理120亿个胶樽,已浪费掉1.46亿元公帑。(以处理及堆填成本每吨500元计)
绿惜地球总干事刘祉锋说,本港废胶樽愈来愈多有三个主要原因,包括政府迟迟未有立法规管、生产商缺乏自愿回收意欲和市民回收意识不足。他认为如果政府立法规管生产商回收指定百分比的胶樽,业界有法可依,从而可增加回收量。
他又批评生产商不时推出新款饮品和新设计的胶樽,又标榜“环保”,但同时未做好回收工作,以致废胶樽日益增多。他建议生产商可成立基金,协助零售业和生产商建立回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