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年申新界东北收地赔偿拨款 增1.2万伙公屋 公私比例7:3
政府于2014年陆续为新界东北的村民进行冻结登记,由于现行政策,村民在冻结户籍时要住满10年,直至清拆时仍然居住才能获得赔偿;立法会议员刘国勋今日(28日)提出口头质询,表示有不少居民早已被土地业权人迫迁,以致未能获得赔偿,追问当局会否作出跟进。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表示,政府已回应地区人士及居民诉求,提早冻结登记,强调政府不能干扰土地业权人行使合法权益,而过早收地将影响住户,以及偏离按缓急先后发展的政策原意。此外,他亦透露政府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向立法会就前期、第一期工程及收地补偿申请拨款,又指不能以粉岭高球场代替发展,“当中有寮屋户是受影响,大概1500伙,当中公众利益的平衡是清晰的。”
刘国勋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到,有不少新界东北的居民向他求助,称冻结登记后被迫迁,要求政府正视问题及作出补救。
黄:不能阻止业权人行使权益
黄伟纶就表示,政府已提早进行冻结登记,尽量防范有人取代原租户申领补偿的资格,但若然租户在政府启动前因其他原因迁出,政府难以偏离政策为村民作出安置补偿,亦不应假设土地业权人收回土地是出于不正当原因,“政府的冻结登记不能阻止业权人行使他的权益,只要是行使合法权益,政府无权干预。”
他续指,政府须按工程分阶段收回新发展的土地,如果过早清拆会影响住户情况,偏离按先后缓急、善用公帑的原则,“鱼与熊掌实在不可兼得”。而政府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向立法会就前期、第一期工程及收地补偿申请拨款。
黄伟纶又指,政府计划增加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建屋密度,合共增加1.2万个公共房屋单位,今年内会向将向城市会申请增加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建屋密度,并全数用于公共房屋,令公共房屋单位数目增至4.84万个,私人房屋单位数目维持2.33万个,公营房屋所占比例将由60%上升至68%,公、私营房屋比例达7比3。
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容海恩就认为政府应重新审视村民冻结登记后至清拆仍在居住的做法,黄伟纶就称为一旦改变政策影响深远,“如果清拆时佢已经住在第二个地方,换句话说,即是他另有安排,如有困难的住户,只要你入息符合要求,可以申请公屋,这些情况可以处理得到。”
发展新界东北 黄伟纶:需看更大的公众利益
立法会议员范国威就形容新界东北发展是毁家灭村的悲剧,当局是否应重新考虑发展粉岭高球场,黄伟纶重申城规会就新界东北展开40多日的公听会,而新发展区可有近7成属公屋,“当中有寮屋户是受影响,大概1500伙,当中公众利益的平衡是清晰的。”而土地小组、民政事务局亦就私人游乐场契约日后的使用用途展开公众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