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评增建公屋为最急切的扶贫政策 其次为增加门诊服务
社褔抗贫联盟于今天(25日)中午举办民间扶贫高峰会,就“青年贫穷”、“照顾者及儿童”、“基层住屋问题”三个课题,邀请公众共同商讨对策。社褔抗贫联盟早前于各地区中心,要求受访者就27项市民认为在香港应该推行的扶贫政策作评分,其中1分最急切,而7分则为最不急切。结果显示,增建公屋为第1位(1.84分),其次为增加门诊服务(2.01分)。
调查:增建公屋为最急切的扶贫政策
过去两个月,社褔抗贫联盟于各地区中心,要求受访者就27项市民认为在香港应该推行的扶贫政策作评分,其中1分最急切,而7分则为最不急切,总投票数为1,513票。结果发现,增建公屋为第1位(1.84分),其次为增加门诊服务(2.01分),第3位则是制定标准工时及超时工作补薪制度(2.02分)。
18岁或以下的青年贫穷率均逾20%
根据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18岁或以下的青年贫穷率均逾20%,当中16岁的贫穷率更高达24.6%,反之24岁的青年贫穷率则为9.4%。教大社会科学系讲座教授赵永佳解释指,年纪较小的青少年仍未有工作能力,其家庭负担较大,故有关贫穷率较高,即年纪越小贫穷率越高。
他续称,统计亦指出患有病疾及伤残等青年其贫穷率为33.5%,较失业青年的24.8%为高。在新移民方面,来自中国大陆的青年贫穷率为27.3%,而来自发展中国家则为19.7%,如印尼、南亚等地方。
赵永佳指,政府于2016界定一人家庭的贫穷线为4,000元,惟目前政府未有针对青少年贫穷作数据调查:“睇官方报告,睇唔到青年贫穷问题。”
社联行政总裁、扶贫委员会成员蔡海伟指出,在香港的小数族裔贫穷人口比例较高,惟目前政府分开不同部门去他们照顾需要,如入境处及社署等,没办法完整地进行服务计划。蔡呼吁,市民明天(26日)到关爱基金举行的公众咨询会,发表意见、走出第一步。
今次活动亦设有真人图书馆、㓥房体验、电影放映会、摊位、展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