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母女豪宅呎价租㓥房:我不识土地争议 只想尽快有个好地方住
“机关笔盒”历久不衰,至今仍是不少小学生的挚爱。“妈咪话无钱,唔俾买。”就读小二的盈盈与同龄小朋友一样,好奇心十足。既想学弹琴,又想学跆拳道的她,生长于单亲家庭,与母亲居住在深水埗一个不足100呎的㓥房,她的学习心也渐渐被埋藏起来。其母阿英来港快将7年,早年和丈夫离异,带着盈盈生活,前夫每月5,000元赡养费连交租亦不足够,尚欠500元,因此她只好打工赚多2,000多元维持生活。两母女所住的㓥房呎租,平均每呎55元,比豪宅每呎租金约30元还要高。她们正在等上公屋,但何时愿望可成真?对于有争议应填海造地抑或收回粉岭高场建屋,阿英说:“我唔识个啲嘢,只系想有个好啲嘅地方住。”
特首林郑月娥今(24日)出席扶贫委员会高峰会时称要为㓥房儿童发声,批环保团体反对填海,环保团体随之反击政府,若填海是用作起公屋,一定支持。香港寸金尺土,尚欠土地兴建4.4万个公屋单位。
社会觅地起楼争议不断,但对生活也成问题的阿英母女而言,她最想政府尽快找到土地兴建更多公屋,让她和女儿有个安居之所。“我唔识个啲嘢,只系想有个好啲嘅地方住。”
阿英5年前与女儿盈盈租住不足100呎的㓥房,当时租金每月4,500元:“业主每年都加,现在租金已经要5,500元。”前夫每月5,000元赡养费虽然准时交到,但却连付租金都不足,她只好做兼职工作:“阿囡3点半就放学,无咩工可以返。”她坦言十分需要托管服务,只能做兼职的她,每月赚取2,000至3,000元帮补家计,要维持生活不容易。
“阿囡想学琴又无钱,想学咩都无钱!”难以支付兴趣班费用,阿英甚至怕女儿营养不良,只好自己“减肥”,让女儿多吃肉,健康成长。为人父母,虽然未必能满足子女,但只要子女健康长大,已经心满意足。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指,过往N无人士(非居于公屋的低收入者)有N无津贴,二人户可获约8,000元资助。但在政府新关爱共享计划下,以阿英一家为例,阿英可获4,000元津贴,女儿另可有2,000元基层学生津贴,总共只获6,000元,较过往N无津贴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