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咨会同意嘉顿中心列二级历史建筑 促重置钟楼保地标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嘉顿有限公司去年7月向城规会申请,欲拆卸逾80年历史的深水埗嘉顿中心,重建成25层高商厦。古物咨询委员会今日(22日)召开会议,同意将嘉顿中心列为二级历史建筑。有委员指出,该建筑物的特色不大,惟考虑到社区价值及地标性,故决定评为二级历史建筑。
不过,目前只有法定古迹才严禁拆卸或重建,故嘉顿中心评为二级历史建筑,仍难逃业主拆卸重建命运。

会上委员指,嘉顿中心的特色不重,惟考虑到社区价值及具地标性的钟楼,故决定维持二级评级。(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首批放洋华人建筑师设计

古迹办早前向古咨会递交建议,拟列嘉顿中心为二级历史建筑,会上简介建筑物历史及特色。当中提到,嘉顿于1926年成立,当时两名创办人于香港动植物公园衍生意念,故将公司命名为“嘉顿”(Garden),并于1935年买地设厂。厂房于1938年建成,原为2层大厦,后来于经历多次加建及清拆,于1959年加高两层建成现时的嘉顿中心。中心战时曾制作抗日及军用饼干,亦曾被日军占领。

当时,中心由中国首批到国外修读建筑的华人建筑师设计,大钟亦有特别设计,附近有不少历史建筑,如美荷楼等,可反映当时特色。不过,现时中心不少房间已空置,厂房设施已搬走。

会上曾有多名委员指出,大楼的建筑无太大特式。(洪业铭摄)

委员:建筑欠特色

会上曾有多名委员指出,大楼的建筑无太大特色,建筑呈正方形,著重功能性,相对其他历史建筑欠特色设计。

委员吴彩玉指出,中心的人流不多,厂房不少设施亦已搬走,更坦言:“如果地方咁靓,无论点发展,都好过空置放喺到。”委员林清培则指,由于嘉顿中心顶部的钟楼,是深水埗地标之一,故建议日后有任何发展,都将钟楼重置。另一委员邓淑德指出,嘉顿中心是香港品牌,大楼更可反映香港轻工业进程,故应著重社会价值多于建筑外貌。此外,亦有委员建议,日后重建时可考虑保留其标志。

古咨会主席林筱鲁指出,嘉顿中心的评级将会作为期一个月咨询,然后再确认评级。( 洪业铭摄)

林筱鲁:不必跟从坊间意见

古咨会主席林筱鲁指出,嘉顿中心的评级将会作一个月咨询,然后再确认评级。对于有意见认为中心应列为一级历史建筑,他坦言,不能跟从个团体意见作决定。

他又指,预期嘉顿中心业主因评级而“吋土不动”是不实际的想法,但认为重建时要考虑特定标准及指引作保育,如社会价值、回忆等。他相信政府有方法与业主协商,保留嘉顿中心具有社会价值或回忆的地方,令重建计划能反映建筑物的社会价值。

同时,会上亦同意跑马地蓝塘道92号的私人住宅“弼卢”列为二级历史建筑。有委员指,业主后人有意保留建筑物,更考虑开放作导赏团。同时,会议亦确认薄扶林旧牛奶公司的拟议评级。

会议前香港龙窑关注组亦到场递交请愿信,要求古咨会将现时为三级历史建筑的屯门显发街陶窑重新评级。林筱鲁指出,会先就政府的评估完成后才作考虑。

嘉顿:对决定表示尊重关注

嘉顿有限公司表示,对古咨会的决定表示尊重及关注,又指了解公众对事件的关注,未来会继续进行内部商讨,惟暂时无具体时间表。嘉顿又指,作为本地历史悠久的烘焙品牌,承诺继续为市民提供健康味美的烘焙食品,积极发展本地食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