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场去留.政策分析】报告4大关键词 揭永续粉岭高球场大计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民政事务局今日(20日)公布有关私人游乐场契约的检讨咨询文件。外界本身期望政府拿出勇气回收粉岭高尔夫球场,纾缓市民蜗居之痛。观乎整份文件,政府的用词、论调不断强调“体育贡献”、“历史悠久”等等,完全是从高球会的角度出发,当中的4大关键词,更清楚地显示政府的预设立场,是永续保留高球场,近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民政事务局局长昨就私人游乐场地契约向立法会提交检讨报告,建议与续约的私人体育会征收十足市值地价的三分之一。(资料图片)

关键词一:历史

当局表示,现时有27幅用地由24个私人体育会持有,基于相关私人体育会成立的历史、背景、营运模式及提供设施的性质,认为私人游乐场地契约“原则上适合继续按私人游乐场地契约政策处理”。

这个论调是否似曾相识?让我们重温香港高尔夫球总会行政总裁赖以尊上月接受访问时是如何说的:“点解要向一个百年球会开刀?呢个历史、文化,拆咗之后就返唔到转头。”

政府如今以“历史价值”角度,尝试“印证”私人游乐场地契约现行的做法没有大问题,其实根本是从高球会角度出发。

关键词二:体育贡献

政府强调私人体育会对于体育发展的贡献,然后又继续重复“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3大目标,作为考虑契约的标准。

以粉岭高球场为例,该场对公众的开放程度早被质疑严重不足,连所谓的“4成时间”都被质疑有“笃数”成份,数字水份甚高。即使日后增加开放时间,也是用途不大,因为本身高尔夫球就并非香港大众所能参与的活动,是否真的达到“普及化”,就是一大问题,政府今次也未能解答这一点。

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解释,担心地价太高,会令不少私人体育会“倒闭”。(资料图片/欧嘉乐摄)

关键词三:国际赛事

政府亦强调现行的私人游乐用地“是否举办本地和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重要设施”,是决定日后政策取态的重要标准。

将私人游乐用地与“国际赛事”挂勾,其实属偷换概念,这只是高球会以及个别支持保留高球场的建制派,过往抛出来的论调。

论场地,滘西洲也有3个18洞的高球场,而且还未完全开发完成。因此即使粉岭高球场被收回,也不是“世界末日”,香港一样有条件可以办国际赛事,根本无损香港“国际形象”。

关键词四:地价

民政事务局提到,建议修改现有地价政策,向私人体育会收取十足市值地价的3分之1,但对“有困难的体育会”会酌情处理,处处“关怀”体育会承受的压力。

先不论市值3分之1这个租金标准是否合理,粉岭高球场的“市值3分之1地价”是如何,民政局又不提供实数,只遮遮掩掩地指出地价“数以亿元计”,没有进一步解释。但既然政府已经开列了一系列续租条件,连租金计算方法也已经有明确想法,难免令外界质疑,政府根本没有打算将收回私人游乐用地这个政策选项,列为日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