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毒个案轻微下降 市民误把日本浴盐当粟米汤 灼伤喉咙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香港中毒咨询中心今(15日)召开记者会,公布2017年本港中毒个案达3983宗,较2016年的4126宗略为下降。当中部份家居用品看似食物,有市民误把日本浴盐当成粟米汤进食。医生提醒家长应妥善放置家居用品,避免小童误服,而送产品给长者前亦应提醒用法。

( 陈芷昕摄)

见包装有“汤”字误服

中心公布多种市民误服的家居用品,包括暖手包、日本浴盐、洗衣球、水管清洁棒等等。日本浴盐及水管清洁棒更为去年首次发现个案。一名50岁男士从朋友手上得到日本浴盐,但朋友未有说明用途,因包装上有“汤”字,男士误把日本浴盐当成粟米汤服用,导致喉咙有烧灼感,男士立刻求医。

基督教联合医院临床毒理部顾问医生陈志强提醒,日本的“汤”为热水,与市民平日饮用的汤不同,提醒市民注意。另外,涉事病人的汤包是友人赠送的礼物,陈志强提醒赠送家居用品应提醒用法,以免产生误会。

曾有两童险误服水管清洁棒

另外,两名15个月及17个月大的小朋友险服水管清洁棒。陈志强提醒家长必须放置好,因为水管清洁棒颜色鲜艳,小朋友容易误服。

过去十年均有零星误服暖手包的个案,2017年上半年,一名80岁男士于5天内误把暖包内铁粉当成芝麻糊服用,其后被家人发现求医,涉事病人未有出现严重病征。

陈志强指,台湾2011年有一名84岁女士直接吞食铁粉,照X光时发现食道及胃壁均有铁粉,但病人未有出现任何病征。

基督教联合医院临床毒理部顾问医生谢万里指购入以上家居用品时,要留意家中是否有长者或小童会误服,提醒市民应好好安放家居用品。另外,谢万里又指反对把家居用品做得过于精美,令市民误会。

去年雪卡毒中毒个案较前年增3倍

去年本港录得12宗雪卡毒中毒个案,较2016年高3倍,病人年龄介乎33至84岁,当中有4宗严重个案,病人普遍出现呕吐及腹泻等征状。陈志强提醒市民尽量避免服食珊瑚鱼,更避免进食3斤以上我珊瑚鱼。

除以上家居用品外,去年9月,西九音乐节中四人因滥药昏迷送院,当中一名27岁男士死亡。陈志强指新款药物名为〝Molly〞,当中含有摇头丸的成份较过往多,建议日后音乐活动需加强监察,留意场内是否有人出现古怪行为。

去年3983宗中毒个案中,有39宗死亡个案,当中21宗为自杀个案,6宗滥药个案,8宗出现不良反应致死案件,另外4宗为未能确定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