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洗洁精“天然”、“不伤手”? 测试:6成样本可致敏
标榜天然的洗洁精,也分分钟洗出“煮妇手”?消费者委员会今((15日) 公布,经测试市面上35款洗洁精后发现,多达21款验出可致敏防腐剂!当中不乏家庭主妇常用牌子,包括“斧头牌”、“劳工牌”及“花王牌”。市民若经常接触可致敏防腐剂含量高的洗洁精,可能引致过敏反应,甚至令手部出现皮肤炎。
验出含致敏成分的测试样本中,更有5款声称可清洗蔬果,亦有标榜“成分天然”、“不伤手”、“性质温和”等,惟有约6成洗洁精样本的标签未有详细列明成分资料,消费者随时误购可致过敏产品不自知。
消委会另发现,各洗洁精的洗涤量表现悬殊,清洗碟子的数量最多相差近5倍。消委会促请生产商改善产品标签说明,增加资讯透明度,又呼吁容易皮肤敏感的消费者小心求证,以减低使用风险。
售价$11至$95不等
市面上不少洗洁精品牌标榜洗涤能力外,部分更声称“成分天然”,已获取环保认证,亦有声称具有“护肤”或“滋润双手”功效。消委会公布最新一期测试,抽取市面上35款洗洁精化验,其中23款为一般配方洗洁精,4款为浓缩配方,其余8款为超浓缩配方,容量介乎230毫升至2000毫升,每瓶售价由约$11至$95不等。
严重可致皮肤炎
消委会发现,其中21款验出可致敏防腐剂,包括MIT、CMIT或BIT,占整体抽验产品6成,当中不乏港人常用品牌。当中5款声称可清洗蔬果,亦有标榜“成分天然”、“不伤手”、“性质温和”等,品牌包括“Peng u”、“Amway Home”、“诗乐氏”、“花王万涤 ”及“斧头牌”(详见表1),但全数未有标明含有相关成分。
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主席陈锦荣表示,部分洗洁精声称含有天然、护肤成分,令消费者误以为产品不会令皮肤出现过敏,但测试发现部分产品仍含致敏成分,长期接触可令皮肤敏感,严重时可致皮肤炎,故认为生产商应在标签详细显示成分,也建议消费者不要尽信产品标示,最好根据个人皮肤特点,例如会否容易出现皮肤痕痒、过敏等,需要时可考虑清洗时配戴手套。
9款样本MIT浓度高于安全水平
消委会又参考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标准作对照,在冲洗式皮肤护理品中,MIT最高使用浓度15ppm为安全水平建议,在芸芸验出可致敏防腐剂的21款洗洁精中,9款样本浓度高于建议,当中包括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品牌:“立白洗洁精”“劳工牌柠檬洗洁精”、“亮丽柠檬洗洁精”“特惠牌洗洁精(清新柠檬味)”等(可见表2)。有3款验出CMIT和MIT总量高于15ppm,引致皮肤过敏反应机会较大。另有1款样本的甲醇含量稍高于内地有关洗涤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上限。
于产品成分标示方面,消委会发现逾6成样本未有详列成分,认为消费者未必能掌握产品是否含可致敏物质例如香料或防腐剂。另外,有7款样本只标示含有表面活性剂和香料或添加剂,但该种标示方法对消费者了解产品特性的作用不大,另12款更完全未有以中文或英文标示成分资料。
测试结果又发现,各样本洗涤量表现悬殊,清洗碟子数量最多相差近5倍。当中以一般配方样本平均洗涤量表现最参差,以清洗100只碟的费用计算,花费最多和最少的样本均属一般配方样本,但费用相差逾15倍。测试结果显示,不论“一般”、“浓缩”或“超浓缩”配方,均有洗涤量较多但费用较低的产品,故不能单靠声称选择。
消委会促生产商标签详列成分
陈锦荣又强调,泡沫多少不能决定洗洁精清洁力。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则认为,测试显示产品成分标示情况不理想,希望生产商如实标示产品成分,消费者也有责任了解有关成分。陈锦荣补充,生产商若标示成分天然,应标示哪一样成分属天然,否则消费者会误以为所有成分均天然。
环保洗碗小贴士 (*消委会提供)
建议用后尽快清洗碗碟和煮食用具,避免污渍干固。
若果碗碟和煮食用具上的污渍不算顽固,建议用冷水和适量洗洁精。
一般而言,以浸洗方法所耗用的水相对较少,避免长开水喉冲洗。
如果餐具上留有较难清洗的油污,可先抹走食物残渣和油脂,用热水浸泡有助溶解、软化和带走油垢,随后再用洗洁精进行清洁,从而减少洗洁精的用量。
将洗洁精滴在已沾湿的海绵或抹布上,洗洁精的浓度较高,清洗较油腻的碗碟和煮食用具的效果会较理想。
让清洗妥当的碗 碟自然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