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2006年访港 科大讲座上勉励斌仔“活着便有希望”
毕生致力探究宇宙起源、21岁确诊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Stephen Hawking)今日于剑桥住所(14日)逝世,终年76岁。这位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曾于2006年到科大演讲,与大学生及市民大谈宇宙起源等学术理论,更勉励欲“安乐死”的斌仔“有生命便有希望”,使他受到鼓舞完成自传。
霍金与女儿露西(Lucy)曾于2006年6月到访香港,展开为期6日5夜的访港之旅,其间出席科大讲座,亦有到访太平山顶,及与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会面。
除想知黑洞 还希望明白女人
这次是霍金首度来港演说,他于科大出席名为“宇宙的起源”的讲座,当时引起全城哄动,7成门票派发予本地大学师生,其余则留予公众入场。霍金在演讲中提及引力、宇宙定数、黑洞等学术理论,亦有提及在面对身体障碍时保持正面积极,“即使一个人身体有障碍,但仍有很多事可以达成。你负担不起一个残障的灵魂,就像难以负担残障的身体一样,别人不会等你。”
席间主持人更引述霍金正追求中的人生目标,除了黑洞里面是什么、宇宙怎样开始、还有希望明白女人(“I would also like to understand women”),尽显幽默本质。
妙答朱经武问轮回
霍金虽为无神论者,时任科大校长朱经武在晚宴时曾问他对于轮回的看法,多次徘徊生死边缘的霍金坦言:“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前世是如何的,那又为何要忧虑来生呢?( Why worry about the next life)”
霍金当年访港金句
我们20年内可在月球建太空站,40年内则在火星上做到,但两者都太细小,兼没有大气层,除非到另一个银河系,否则再难找一个和地球一样美好的地方。
我研究物理和宇宙论,是想解答一些重大问题︰“我们为甚么在这里?”、“我们从何处来?”我鼓励年轻人有同样的做法,如果发现前人未知的事物,当中的兴奋是无可比拟的。
我认为如果他决意要的话,他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认为这样做大错特错。人生纵使如何困苦,总会有所作为,并有所成,活着便有希望。
礼宾府会见曾荫权:上帝一定十分沉闷
前特首曾荫权当年亦有邀请霍金到礼宾府,面谈约40分钟,曾荫权作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向霍金请教终极理论“万物至理”(Theory of Everything)与上帝心意的看法,霍金回应指理论集合多种理论对同一理论的不同相近的推断,虽然这些理论看来截然不同,但都在共通的实证领域范围内预测到相同结果,因此应该是同一理论的组成部分,“这基础理论无法用一套方程式来表述,而只是一套越来越接近事实的推断。”
挑战创造论的霍金更拿上帝开玩笑,表示科学家可从探索中获得乐趣,“宇宙知识的探究将永无止境,我对这点是感到高兴的。找到终极理论再进行的科学探索,犹如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继续寻找另一高峰。人类需要这样不断探求知识。我相信上帝一定十分沉闷,因为祂再无事物可以探索。”
勉励斌仔“有生命便有希望”
霍金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与子女相处、以及曾寻求“安乐死”的全瘫病人斌仔(邓绍斌)一事的意见,他直言:“我认为如果他决意要的话,他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认为这样做大错特错。人生纵使如何困苦,总会有所作为,并有所成,活著便有希望。”
斌仔其后亦有出席讲座,表示霍金在会后专程与他握手,感慨霍金的说话给予很大的鼓舞,“霍金令我觉得自己唔系乜嘢都做唔到,原来我可以做到好多嘢!我以后会好好利用时间。”当时他矢言会考虑写下自传,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结果一年后,斌仔兑现承诺,出版自传《我要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