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幼园生一星期无堂上无功课 专题研究比平时学得还要多?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近年学生家长都因为功课太多而叫苦连天,有家长要代做功课,也有学生做到通宵达旦,究竟学生不做功课一星期行吗?西营盘救恩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增润学习周”,一星期内学生无功课,也不用跟时间表上课,取而代之是做专题研究。计划自校长陈梁淑贞上任起推行7年,家长、教师、学生均乐在其中,在没有功课的情况下,让学生愉快学习。

救恩学校适逢70周年校庆,梁锦松主礼时表示,现在的小朋友需要培养创意思维,并学习包容和宽恕来面对社会。(江智骞摄)

救恩学校适逢70周年校庆,今明两日(4月15及16日)举行学校开放日,展出“增润学习周”的学习成果,并于今日(4月15日)请来前财政司长梁锦松主礼。曾任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的梁锦松致辞时表示,现在的小朋友要面对的处境跟上一代不同,他们需要培养创意思维,并学习包容和宽恕来面对。

校长:研究显示做功课学习成效低

校长陈梁淑贞一向致力推行正向和创意教育,她认为一般上课模式有局限,学科之间没有连贯,学习周透过专题研究让学生透过不同活动学习和发挥创意。她又举例,若学生不断以错误方法做数学题,无论做10题抑或100题也无助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反而大。同时,该校的功课量也很少,初小生每日最多只需做半小时功课、高小生每日最多花一小时做功课。

陈梁淑贞校长自上任以来,积极推行正向和创意教育,广受家长和教师支持,亦使救恩学校报读人数每年上升几百人。(江智骞摄)

“增润学习周”每年于救恩学校幼稚园部和小学部推行,学生一星期无功课做、无堂上,全部变成专题研究的外展活动。专题研究焦点在于“创意”,学生以探讨创意为起点自订题目和分组,然后展开体验探索之旅,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放日展示。例如小一学生创造“Pop-up游乐场”、小三和小四学生探讨社会议题、高小学生则研究“世界公民”等国家和世界层面的议题。

自陈校长8年前上任以来,救恩学校先后减少测验考试次数和功课量,并每年推行“增润学习周”,令学校近年报读人数不断上升,人数每年增加几百人,反映学校深受家长欢迎。

家长:无功课但子女学得更好

小四家长吴太直言,“儿子虽然一星期无功课,但他下课后会兴奋地告诉我‘Creativity是不断失败也要继续尝试!’,那一刻我觉得学习周力量好大,令我体验到其他教学方式学生也可学习更多,而家长和学生都快乐。”

小五学生(左起)阮晓柔、贾晓瑜、潘沛珏、张皓琳,均表示“增润学习周”令人开心和轻松,并体验到书本学习不到的东西。(廖洁然摄)

小五生潘沛珏在专题研究中,体验了不少弱势社群的生活和困难,认为学习周比平时上课模式有趣、轻松,而且学习到书本学不到的东西,每年都十分期待。

小四班主任梁莫延老师则表示,“学习周无功课,但对老师的工作量并无减少,甚至忙到行政上会错漏,但幸得家长体谅和信任,令老师在尝试新教学模式的经历都是正面的。”陈校长亦称,“增润学习周”容许学生自由分组,但学生都懂得欣赏和互补不足,没有排斥同学的情况。

小四的其中一个专题研究关于环保,展览展出学生用旧衣服制作的环保袋和以胶樽制作的胶花。(廖洁然摄)
学生以“苹果”出发,思考创意,并以各种形式展示关于创意的联想。(廖洁然摄)

开放日亦吸引了不少其他学校校长参观,陈校长表示,其他学校推行“增润学习周”,难度多是来自校董会、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因为大部分人习惯想“为何做不到”,缺乏积极和正向态度,变相只有少数人支持此教育理念,难以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