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副校长专访】贺子森赞港生具创作力 惜社会重金融致出路窄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500亿元支持创科发展,面对新加坡这个强劲对手,对科研是否有帮助?
出生于50年代香港的贺子森,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31年,2015年回流香港担任香港大学科研、创新范畴的副校长(研究),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直言,本港大学生的创作力很强,质素不比新加坡差,但碍于香港具前景的行业集中在金融、商界等方面,因此较少学生愿意加入创科行业。

(欧嘉乐摄)

贺子森儿时在黄大仙徙置区长大,小学、中学均需要跨区上学,回家后需要兼顾学业之余,亦需要承担各项大小家务,他直言:“当年生活真系好辛苦。”

回忆香港的学业生涯,贺子森最难忘的是60年代的“六七暴动”;当时只是10岁的他,暴动期间仍是独自乘九巴9号线,前往尖沙嘴利玛窦书院九龙第二校上学,经过弥敦道期间,看见街上有人在抛掷物品、示威,“2014年我仲喺新加坡,当时香港发生占领运动,令我谂起当年(交通和生活受影响)个情景。”

慨叹不少人只冀政府协助 失“狮子山精神”

经历过动荡、艰苦的求学时代,在黄大仙长大的贺子森,深明“狮子山精神”的重要性。他感慨,现时很多人只希望倚赖政府协助,不太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以前生活上有好多问题,但都系靠自己解决,无嘢系天跌落嚟应得,唔好‘take it for granted’。”

贺子森的办公室墙上,贴上“勇于追梦”字样的挥春。他笑言,“勇于追梦”也是他的人生哲理。(欧嘉乐摄)

一份工做足31年

贺子森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升读伦敦帝国学院,以及在牛津大学修毕博士,然后再到美国耶鲁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本来打算在美国落地生根的贺子森,1984年时接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加盟邀请,“当时觉得好开心,因为系我第一次见工,而且仲系邀请我面试,当时无打算要拒绝。”顺理成章,同年正式加盟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担任讲师;他第一份的全职工作,一干便是31年。

认为新加坡有有集中力、自律性、向学奋斗心

被问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有甚么吸引之处,贺子森毫不犹豫地说:“我好钟意新加坡学生,有集中力、自律性,同埋有向学奋斗心。”他同时点出,一般而言男学生较为“迟熟”,但新加坡男性在中学毕业后,需要先服兵役两年,当他们服役后进入大学,其思想成熟程度、自律性等方面,显然大有提升;他认为,这个是制度上的分别,也是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其中一项大不同。

(欧嘉乐摄)
+5

到2015年,贺子森再次迎来一个人生转捩点──重返香港,任职港大副校长(研究),掌管整间大学的研究方向。当时太太曾认为,已扎根新加坡不赞成回流,但贺子森却坚持:“我喺香港出世、读书,但我从来无喺香港工作,对香港未有贡献……(回港工作)系我心愿,希望对香港有正式贡献。”

贺子森:研究受政治风气影响 港府难做好

上任港大副校长至今已届3年,对比新加坡和香港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投入,贺子森如是说:“新加坡投放研究资金,比香港投入多4倍…...其实香港政府好想做嘢,但政治风气令佢好难做得到,香港系有进步,但进步幅度比新加坡少。”

贺子森认为,碍于政治风气,香港的进步幅度比新加坡小。(欧嘉乐摄)

贺子森认为,新加坡政府推行政策时十分有决心,而且具有延续性;反观香港,当政府换届后,部分政策可能不再延续:“政策上(香港)政府应该更加坚持!”

社会上不时有声音批评,香港的教育制度是“填鸭式”,局限学生创意。然而,贺子森却有不同的看法,据其观察,香港学生其实具有很强创作力,并具备所需知识和勇气,整体质素绝不比新加坡差。

香港科研创科出路窄 只商界、金融具前景

然而,贺子森认为目前香港的科研、创科出路狭窄,具前景的职位大多集中于商界、金融界,学生不论在大学选科、毕业后求职时,均倾向加入该行业:“第一,系因为钱;第二,系因为出路。”

(欧嘉乐摄)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预算案中提出,政府要推动经济多元发展,贺子森认同港府的方向正确:“发展创科,就系发展多元经济其中一条出路。”

访问完结之际,贺子森带领记者参观港大初创企业发展中心iDendron。他表明,港大会继续推动创科,相信候任校长张翔上任后,“会将香港大学带向世界尖端。”

贺子森希望iDendron能为学生带来创业空间。(欧嘉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