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囚】50少年犯公诉受虐 社工曾醒祥慨叹未能撼动惩教制度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50名少年犯过来人去年8月接受《香港01》访问,申诉在狱中被部分惩教人员虐待。报道刊出后事隔约半年,一直关注虐囚问题的社工曾醒祥接受专访时说:“事件感动到社会,撼动唔到惩教制度。”不过,他指即使半年来多了受害人勇敢交待经历,惟在惩教制度未有实质改变下,不少受害人因未感到有曙光,而不欲踏出多一步去公开投诉。曾醒祥强调,现时正正因无独立制度监管惩教署,外界必须续在制度外扰攘,才能向署方施压,令其有所警惕,他亦期望对受害人最了解的社工界别可多走一步,集合发声,对不公义社会带来冲击。

关注囚权的社工曾醒祥指,自《香港01》虐囚系列报道刊登后,狱中体罚风气已告收歛。(张浩维摄))

《香港01》去年8月在虐囚系列报道中,揭示50名少年犯过来人在惩教院所中的“恶梦”,他们均称被惩教人员施以各式各样的体罚和侮辱,令他们身心受创,惩教署后来按机制将部分个案转交警方跟进,距离报道刊出时隔半年,囚权是否已得以伸张?

曾醒祥指现时监狱院所仍有“体罚”囚犯,但就未如报道前的“酷刑式”。(张浩维摄)

体罚风气有收敛但未杜绝

社工曾醒祥指,跟不同个案的了解,发现惩教署的体罚风气有所收敛,但不等于已杜绝,“有人话体罚是间歇性,例如有些事做唔到就掴你两巴,但已经未算系以往的酷刑式惩罚。”不过有人报称,仍有惩教人员以“找板”体罚,即要以棍打手板,或脱掉鞋、袜打脚板。

多30人走出来 不足三分之一肯投诉

自囚权问题因传媒报道而获关注后,曾醒祥与一关注人士成立“青少年囚犯人权关注组”,设立热线及Facebook专页,让过来人有渠道站出来诉说经历,有需要时关注组协助投诉及报案。成立近半年以来,约有30人踏出第一步,反映自己在院所时的经历;然而,肯真正走到最前的受害者,却不足三分之一,只有8人,当中有3人已经由警方重案组落口供,但至现时仍在调查阶段,未闻起诉,其他个案则有部分需待惩教署转介,警方才能接手。

回顾半年来争取囚权的经历,曾醒祥感到调查推展缓慢,惟明白警方的困难,主因即使完成落口供程序,估计警方亦只能向涉案人问话,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各说各话;而证据亦只有人证,要得到事发时院所内的闭路电视片段有困难,调查能否成功得到寸进,他向投诉人坦言要有心理准备。

+9
虐囚个案感动到社会,撼动唔到惩教制度
曾醒祥

曾醒祥慨叹,少年犯的故事确实得到社会多了解、多支持、多关注,可惜“感动到社会,撼动唔到惩教制度”,令一群过来人对投诉感受不到希望,索性放弃争取,肯站出来的过来人亦变成纯粹抒发不满。

《香港01》去年访问50名少年院所“过来人”,指控被惩教院舍管方不合理对待。(资料图片)

要求惩教署​向受害人道歉​

曾醒祥指即使以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呈现于当权者眼前,惩教制度依然纹风不动,惩教署“企得好硬”,质疑署方是否蔑视过来人的经历,“我希望政府不是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这一群受害人,应主动提出改善,受害人确实在狱中受到的虐打及创伤,惩教署的一句道歉是对他们的治疗,令他们感受到社会仍有公义。”

曾醒祥期望同工继续努力,向惩教署施压,正视虐囚问题。(资料图片)

盼社工业界为囚权多走一步

曾醒祥强调,基于惩教无独立制度可抗衡,社会更要以行动给予受害人盼望,续在制度的外边扰攘,以警惕惩教署,而身为社工的他,则寄语这个界别的专业人士,可为囚权走出更大一步,“每一个社工都努力贡献社会,每一个都值得尊重,但有时大家会在自己的岗位单打独斗,如果业界可多聚集起来分享手上的个案,会发现到社会问题的症结,适当时可联署表态,以改变不公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