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唇病人“还原靓靓”有法 联合医院引进新手术助病人说话更清晣
婴孩呱呱落地的一刻,相信是不少父母人生最难忘的时刻之一,但香港每年约有80至100对父母,抱起的初生婴儿是唇颚裂(俗称兔唇)患者。虽然现时有各种手术协助患者改善说话能力及外观,但传统手术有一定潜在风险,可能增加患者气道阻塞的机率。联合医院自去年8月起引入新的面颊口腔瓣手术,减低风险之余,更有效改善病人的说话能力。联合医院外科副顾问医生廖思维指,目前已有3位病人接受新手术,病人说话重鼻音和漏气问题有明显改善。
现时的唇颚裂病人中,约有一成至两成人有颚咽闭合不全的情况,当中4至5%的病人属严重个案,引致颚咽闭合不全,患者的外观如嘴唇、牙齿及鼻形有缺陷之余,进食、呼吸以及说话能力都会受到影响。随年龄增长,兔唇患者要接受不同的手术,务求在发育阶段及发育完成后能回复正常人生。
慈父辞工照顾兔唇儿子
快将1岁的陆天佑小朋友在记者会上手舞足蹈,面对镜头时“自动波”甜笑,很难想像到他在3个月大时已接受了裂唇修补手术。抱着他受访的爸爸陆先生指,他和太太在儿子出世那刻才得知患兔唇,太太在产房甚至不敢抱起儿子,夫妇其后发现陆先生的家族有兔唇病历。陆先生现辞去工作照顾儿子,过程“系辛苦嘅,但大家一齐付出过”,太太现时的情绪亦稳定多了。
现年24岁的林小姐亦是唇颚裂患者,易有鼻塞及耳朵积水的问题,自出生以来她至少接受过10次手术,包括颚骨矫形、鼻整形手术等,她形容手术过程辛苦,特别是矫正牙齿的过程时,要加一个箍和粗橡筋在牙齿间,长期刮伤面颊内侧,但“无办法都唯有坚持”。
新技术改用面颊内侧肌肉 减阻塞气道风险
严重的兔唇患者引致的颚咽闭合不全,患者的软颚过短或无力,口腔和鼻腔中间形成通气位,病人说话时会有重鼻音及漏气的情况;过往要治疗严重个案,一般会进行咽瓣手术,即在喉咙位置起出一块肌肉瓣,连接至软颚位置协助闭合,但肌肉瓣长期阻挡气道,增加气道阻塞或患上睡眠窒息症的风险,亦会令鼻腔分泌物积聚。
做新手术 疤痕不会外露
联合医院自2017年5月引入面颊口腔瓣手术,从以往起出喉咙肌肉瓣,改为在面颊内侧起出一块肌肉瓣,缝接至软颚,将软颚延长两至三倍帮助闭合,减低阻塞风险之余,手术疤痕亦不会外露,而缝接的肌肉瓣亦能在患者发育期间生长。廖思维医生指,引入新技术至今有3名病人完成手术,病人年龄介乎6岁至20岁,全部患者的咬字、鼻音、面部戚动等情况都有改善,患者在术后需接受3至6个月的言语治疗。他指今年内至少4至5位病人排期接受此手术,由于公立医院的轮候需时,他预料目前手术排期约需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