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通识卷政治题再现 考生忧评卷员政治审查避写“普选”

撰文: 刘凌锋
出版:更新:
文凭试通识科试卷今年再次出现政治必答题目,考核考生民主和全球竞争力的关系。(吴钟坤摄)

文凭试通识科今日(11日)开考,其中题目属必答的卷一再次出现与政治有关的题目,另卷二选答部分也有政治题目。有考生表示虽然去年没有出现必答的政治题,但已预料今年会出现,又称怕评卷员有政治考虑,故答题时避用“普选”一词。

有关政治的文凭试通识科题目:

卷一第二题

(a)描述资料A显示香港在民主和全球竞争力的表现。(b)资料B显示民主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排名。你认为两者的排名有没有关系?利用资料B解释你的答案。(c)“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的组成更具代表性,会提升香港的全球竞争力。”你是否同意这看法?参考所提供的资料及就你所知,解释你的答案。

卷二第三题

(b)评估电子社交媒体在提升香港青年人的社会政治参与的成效。论证你的答案。

考生多认为民主与竞争力有关

今次文凭试通识科其中一条必答题,题目问及特首选举委员会组成更具代表性能否提升社会竞争力。多名考生均表示,答题时避免用“普选”一词去表达一人一票选特首的意思,因担心评卷员有政治考虑。

梁同学表示今年通识较去年少意见题,但卷一的题目是始料不及。(吴钟坤摄)

其中文凭试考生梁同学认为,民主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有正比关系,“制度愈民主,政府的政策愈能回应市民的诉求,施政亦更具代表性。”她认为,若要做到更具代表性,需将所有选民纳入行政长官选委会,有权提名和投票,而立法会则要增加俗称“超级区议会”的议席。她续称,答题时提及全民投票选特首时,因担心评卷员会有政治考虑,所以避用“普选”,改用其他字眼。

另一位考生黄同学则认为现时行政长官选委会和立法会组成没有代表性,在现有框架下政治体制难以得到改善,故无助提升本港竞争力。她又引用试题提供的资料,指制度是其中一项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而制度则需个人、公司和政府互相影响。

通识科教师:考生想太多

通识科教师许承恩表示,考生毋须担心用字会被评卷员政治审查,“最重要是用字与题目有关,一般而言并无限制考生使用政治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