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新年传统初一食斋、初三“扫穷” 多少习俗你会做?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新春将至,农历新年拜年、逗利市一般市民大众“指定动作”,但除此以外,其实尚有不少传统习俗,包括初一要食斋,初二不可食牛,大家有几多习俗会跟足?香港史学会理事施志明为《香港01》归纳大年初一至初七的传统习俗,让大家了解宜忌。

在新界乡村,仍会保留不同的风俗庆祝新年。(资料图片)

年初一“收炉”食斋 不宜扫地​

除祭祀祖先及拜神以得保佑,原来传统上要食斋。春节喜庆,杀生不宜,其次因为大年初一“收炉”休息,不会煮食。

当日会食什么?其实自年廿三及廿四起,市民送走“饮食之神”灶君后,就会准备丰富的过年食品如蒸糕及炸物,包括煎堆、爆谷、炸油角及茶素等,年初一后就可慢慢享用。当日,晚辈亦会到亲戚家拜年,按次序会先到男家。另外,当日不宜扫地,免“扫走”财气,直至初二才解禁。

中国人吃开年饭,一般不少得鱼和鸡。(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年初二开年饭不食牛

中午吉时食开年饭,众所周知,若雇主请食“无情鸡”就大事不妙,表面感谢员工过去的辛劳,但就暗示要他“执包袱”走人。

但事实上,古时一般民众开年饭菜可食还过神的猪及鸡肉,但不会食牛肉,因为当时农业社会,牛为耕田之用,故不会杀牛。不过时移世易,市民大鱼大肉外,更会流行吃围村“盘菜”及马来西亚引入的“捞起”,即将鱼生及生菜丝等搅拌,意思“风生水起”。而晚上就会有拜年活动,丈夫就会带子女到太太的“娘家”拜年。

现时普遍市民会于年初三到车公庙参拜。(资料图片)

年初三“扫穷”

赤口,忌外出向亲友拜年,防招惹口舌是非。另外,亦有清理垃圾的风俗,名为“扫穷”,寓意新一年新开始,“穷去富来”,希望日后不会挨穷。原来现时本港在新界北区及客家人尚保留此风俗,但有部份人会选择初五才“扫穷”,以免太早送走财气。

年初四、初五 迎财神

年初四、初五为迎财神及祭财神的日子,又会准备肉食及果品迎接灶君归来,不过现时已甚少留有此传统。年初六传统上为食“开年饭”的日子,不过现时已大大提前至年初二。

年初七“人日”食七菜粥​、及第粥“人日”,即人的生日,传统上会食白粥、七菜粥及第粥,寓意“丰衣足食”。七菜粥的谐音寓意包含:芹菜为“勤力”、蒜则比喻做人较“化算”、葱取其“聪明”、韭菜为“长久”、芥菜就有“计谋”、白菜取其“清白”及荞为“窍妙”。

及第就有“状元及第”的意思,寓意顺利得到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