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狗年】中大文物馆展出狗文物 同场展出余光中遗孀藏玉

撰文: 陈晶琦
出版:更新:

中文大学文物馆由今(2日)起至3月11日于文物馆展厅同时举行“戊戌说狗”及“新增藏品迎新岁:范我存女士赠玉”两个贺岁展览,以迎接狗年来临,狗年文物共有十多件。范我存是去年12月中离世的国学大师余光中遗孀,她说因为余教授曾任教中大,所以决定将收藏的玉赠予中大展出。

国学大师余光中遗孀范我存向中大捐出多件玉器。(陈晶琦摄)

农历新年将至,2018年为岁次戊戍狗年。“戊戌说狗”的展览精选了文物馆及香港藏家所收藏的狗类文物,包括来自战国迄现代的10多件书画及器物。

“素胎狮子狗”、“猎犬逐兔”为精选展品

当中的“素胎狮子狗”及“猎犬逐兔”为精选展品。“素胎狮子狗”出自广东佛山的石湾窑,以当地原产的红泥为胎,并在眼、鼻等处施黑褐釉彩烧制而成。中大文物馆博士后研究员童宇表示,这件展品约在20世纪早期制成,由当时著名造陶的石湾师傅霍津制成,故展品颈部印有“霍津造”的椭圆印。他续指,霍津当时利用西洋钟表秒针的幼细花纹,印上这只狗身上。故狮子狗的毛发细致且非常整齐,可谓“神态活灵活现”,亦是是次展览中的重要展品。

+2

“猎犬逐兔”则由广东著名画师居廉绘画而成,展品利用了“撞水”的技法,即以笔沾染湿的墨水先画一笔,从后再画一笔,使墨水互相“冲撞一起”以呈现特殊的效果。

而“黄犬”是岭南画派第3代传人欧豪年的作品,欧豪年承传岭南画派的画法,利用水及水泥渲染的层次绘画,使狗的神态完全呈现。

余光中遗孀范我存  为玉器觅得归宿

而“新增藏品迎新岁:范我存女士赠玉”的展览中,由余光中遗孀范我存捐赠了共32件齐家文化展品。范我存女士表示,当中的玉器是多年前因缘际会于中环古董街购入,后来结织了玉友蔡希圣,开始陆续收藏玉器,共30多件。近年因年事已高,开始为这批玉器寻找归宿,因常参观中大文物馆,故决定全数捐赠予中文大学。

其中一个展出的文物素胎狮子狗。素胎狮子狗为“戊戌说狗”的精选展品,由当时石湾陶工霍津制成。(陈晶琦摄)

齐家文化玉器是史前华西玉器的代表之一,与华东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并列。而齐家文化玉器以璧、琮、多璜联璧为特色,不仅发现于墓葬,亦见于坑埋及房址,表面大多光素无纹,玉料多就地取材。

展品可追溯于西元前2300至前1700年。1924年由安特生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发现,故命名为“齐家文化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