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管局斥230万元为禁区车辆安装GPS 车辆超速大减5成
香港国际机场近年致力发展成智能机场,在禁区内的车亦有所升级。机场管理局在2015年斥资230万元,开展了为禁区车辆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计划,安装了GPS的车能被追踪位置,车速亦会受到监测;署理机场运行副总监(运作及服务)姚兆聪指,系统成功令车辆超速数字减低50%,下一阶段希望将计划扩展至8,000多架无动力车辆。
姚兆聪表示,由于机场的范围有如九龙半岛般大,故此难以用肉眼和人手去追踪车辆,亦会有资源重叠的情况出现;于是机管局在2015年正式开始为机场禁区内3,606架、需要人手驾驶的车辆安装GPS系统;另外,有部分的车因会驶进室内,所以机管局为这类车再安装了无线电波辨识系统(RFID)。
整个计划涉资230万元,每架车每年的GPS保养费为500元,而所需的费用是来自机场早前更新资源的一次性投资,因此不会向旅客征收额外的费用。姚兆聪指,如果安装了GPS的车在24小时内都没有向总系统发放数据一次,系统会有警报弹出,故此不存在会有车突然失踪的情况出现。
车辆超速会有警告即时弹出
他续指,为车辆安装GPS的过程大约用了1年,即去年的年底已完成安装程序,相关的车辆亦于今年初已投入服务;姚兆聪称,GPS功能可以追踪车的位置,最明显例子就是可以查找到不肯让路予飞机的车辆;同时,更可以显示和纪录每架车的车速,如果有车辆超速,系统会即时弹出警告,甚至会将超速纪录传送到相关的公司,此项功能成功令个别公司禁区车辆超速数字减低50%。
他又提到,因为飞机升降需要有不同的工程车辆配合,所以调配工作成为一大重任;有了GPS系统令控制的人员,可以更有效分派不同车辆工作,减少了资源重叠的问题。同时,GPS系统还可以显示到每架车的电量或耗油量,当车的能量低至某个程度,亦会有警告,方便控制人员查看。
移动型GPS达1,300个
不过,禁区车辆不只有机管局豁下的车辆,有时亦会有其他工程车辆驶入;姚兆聪指,机管局同样为这类型的车,研发出移动型的GPS,数量达到1,300个,职员会在这类车进入禁区时派发GPS予司机,再于他们离开时收回,以便监察这类车辆在禁区的行动。
由于计划大大提升了机场调配车辆的效率,因此机管局决定将计划扩展至8,000多架无动力车辆,例如“梯车”、“行李车”等;姚兆聪称,现时未预计到要投资多少钱,但预期今年内可以完成整个安装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