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界更新治疗目标 二代标靶药抑制白血病 达MR4.5不再恶化

撰文: 邓曦雯
出版:更新:

俗称血癌的白血病在本港癌症杀手中虽然仅居第10位,但曾有学者表示,在2030年患白血病人数将会急增两倍,亦有年轻化趋势,值得大众关注。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和血液及血液肿瘤科医生廖崇瑜于22日向公众解释公私营医疗一同更新的白血病治疗目标──MR4.5,让病人能得到更适切治疗。

症状似感冒易被忽略 壮年最大机会患白血病

白血病的症状并不明显,与感冒症状相似,易感疲累及体重无故下降,以及因脾脏引起的左侧胸胸骨下胀痛等。由于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都是透过健康检查发现患病,大多人发病时约50岁,而且有年轻化趋势。逾百分之八十的香港病例都是在白血病的初期,即慢性期发现,病情尚可受控;一旦病情进入加速期或急性期,病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药物反应变差,可能需要骨髓移植方可保命。

标靶药物可提升存活率

香港现时约有800个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至少50宗新症。数字将会继续攀升,但廖崇瑜表示这并非坏事。他指2001年起岀现的标靶药物,把病人存活率提高,因此由2001年起,由白血病而死亡的个案由高峰期的147个锐减至35个,病人数字则不断上升,反映白血病人的存活率增加,比以前活得更长久。

新药降低癌细胞水平 减少医疗成本及对病人伤害

谈及癌症,许多市民会以为必定是不治之症,其实要医治白血病或血癌并非想像中困难。随著医疗进步,白血病,尤其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已经由服用传统的抗癌药物或骨髓移植手术,演变成服用含细胞讯息传导抑制剂成分的标靶药物,治疗的效用大大提升,令患者只要定时服药,隔三个月检查一次并且达标,便可以如同常人一般生活。

服用第二代,亦是最新一代药物尼洛替尼(Nilotinib)及达沙替尼(Dasatinib)在2011于香港得到批准发售,已经有临床数据支持,可以在服用药物3个月后令坏基因及癌细胞减少九成,甚至在六年内有56%患者到达MR 4.5的水平。

MR(Molecular Response,即分子反应)指的是导致白血细胞不正常地大量增生,并且无法正常地凋亡的“费城染色体”在患者血液内的比例,以MR 1代表递减九成,即只剩下10%的费城染色体计算,MR 2 代表剩下1%,如此类推,MR 4.5只剩下0.0032%的费城染色体,即血液内的坏白血球数量只有治疗前的三万分之一。在目前的科研结果中,在MR 4.5水平下恶化到急性期的个案为零,病人的存活率也大大提高,在已持续8年的研究中达92%。

血液及血液肿瘤科医生廖崇瑜表示病人数字增加并非坏事。(邓曦雯摄)

最新药物花费800元一日 与服旧药相差六千倍

由于第一代标靶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的专利权已经过去,现时病人只需缴付十多元,公立医院便可为病人提供16个星期的药物,相比较快见效的第二代药物,每日花费相差逾千倍。因此廖崇瑜指医生在处方时会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若个别病人对新药岀现抗药性亦可能会转服旧药。目前未有科研支持,先服新一代药物然后换药会否影响病情,他劝喻病人切勿胡乱停药或换药。

最新药物每粒需要约400元,每天需要服用两粒,以三个月检测一次的间距计算,三个月内可能需要花费逾72,000元方可初见成效,一般市民难以负担。但政府已经将最新药物纳入药物名册,市民如有需要,可于公立医院确诊后向关爱基金医疗援助项目申请资助,经过入息审查后可以获得部分或全额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