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长马斐森下周离港 一文回看在任3年10个月的“前世今生”
港大校长马斐森提早于本月底卸任,并将于下周二(23日)离港,昨(17日)获校方举行欢送派对道别。这位相隔41年后空降港大的非华裔校长,属当年唯一遴选人,惟不获港大师生“祝褔”,未上任已罕有地遭校内多位重量级教授及学者公开发炮,卢宠茂更以“三无”论狠批马斐森,质疑他“未够班”掌舵港大,难担大旗,最后马斐森在一片争议声中上任。马斐森3年10个月的港大校长“快闪”生涯,毫不轻松,经历近年最大型的雨伞社运、任内亦手执校委会任命副校长争议的烫手山芋,成为校委成员及学生们的“磨心”,最终两边不讨好。去年2月,马斐森宣布辞任,跳槽英国爱丁堡大学担任校长。马斐森任期剩余不足一星期,《香港01》带你回顾他的校长生涯。
马斐森与香港大学的合约原定在2019年结束,他早前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指,提早离职的部份原因是其任期踏入第4年时,校委会主席李国章仍然未与他谈续约,同时爱丁堡大学向他招手,最终决定离开港大。马斐森是接替徐立之的唯一候选人
马斐森成为港大校长前,原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医科及牙科学院担任院长,其后遭港大挖角,以接替因“8.18”事件受压、宣布放弃续约的前任校长徐立之。港大当时共花两年时间物色接班人,马斐森是当时获遴选委员会推荐的唯一候选人。
免疫系统肾病研究专家遭质疑学术成就
不过,马斐森虽属免疫系统肾病研究专家,其学术成就及洋人背景,却遭非议,外界更常将他与徐立之比较,认为其学术成就较逊色。其中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更于马斐森就任前、首次与港大教职员会面前夕,撰文“发功”力数其不是,认为他经验不足,对香港、中国和亚洲区的经验近乎零;又质疑他对申请港大校长职位欠缺诚意。
港大教育学院讲座教授程介明,以及港大外科学系系主任、时任校长遴选委员会成员卢宠茂,亦相继开腔加入战团,前者认为,马斐森是不错的行政人员,但要当港大校长“争一大截”;后者当时尚未成为校委会成员,则严词评击马的外藉身分,存有“无知、无能、无心”三大隐忧,他更批评马“非为港大放眼世界,只为一己寻觅各洲”。吴康民曾批马斐森为“二流大学”院长
前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亦撰文指港大遴选校长有“心魔”,害怕新校长被指“染红”,结果选出一家英国“二流大学”院长,质疑遴选委员会是出于政治考虑。
不过,马斐森当时获同属医科出身的中大校长沈祖尧力撑,指已认识马斐森10 年,评价对方是肾科权威,学术成就不错。
上任不足半年遇上占领运动然而上任后,风波不断,马斐森亦忙于“拆弹”;他于2014年4月履新,未够半年即遇上占领运动,各大校长的表态成社会焦点;其后港大又发生副校长委任风波,马斐森成为学生与校委会的磨心,他事后曾于访问中如此回顾:“明显地在我首两年任期,也是香港困难的两年,希望两者不是直接相关……这是复杂工作及复杂处境。”
未能成功推荐陈文敏 引发“等埋副校”事件至后来,港大爆出副校长任命风波,港大校委会于2015年以“等埋首席副校长”上任为由,先后两次搁置处理副校长(学术及人事资源)推荐人陈文敏的任命讨论,外间揣测当中牵涉政治干预,引发学生不满,遂于2015年7月28日,首度发起围堵校委会会议行动。校委会最终于同年9月,以12比8“拍板”,否决对陈文敏的委任。
陈文敏是港大法律学院教授,亦是法律学院前院长,他于2014年底获马斐森牵头、担任主席的副校长物色委员会推荐,成为唯一候选人,马斐森多次力排众议,阻止校委会搁置副校长任命讨论不果,他于校委会作表决前接受路透社访问,直指副校长任命是有人在背后策划(orchestrated),他的电邮更一度被黑客入侵,部分内容被亲中媒体公开。他不排除事件受中央在背后施压,声言会继续捍卫学术自由。
随著校委会否决任命,争议愈演愈烈,校委会会议录音相继流出、而“梁粉”李国章获任命入主港大校委会,成为主席,亦令事件升温,2016年1月26日,终爆发第2次学生围堵行动,并以港大前学生会会长冯敬恩为首牵头,多名校委会委员卢宠茂、纪文凤报称跌倒,李国章则形容学生行为如同“吸毒”。马斐森曾形容学生围堵行动为“暴民政治”
马斐森事后发电邮责谴责学生围堵行动,称不容“暴民政治”,其后更将事件与89年英国希尔斯堡球场人踩人惨剧相提并论,遭公众抨击,需急急道歉,同时亦令民心背离,于学生心目中形象“插水”。
马斐森:能否完成任期非我全权决定曾表明能否完成校长5年任期“非由我全权决定”的马斐森,突于去年2月宣布辞任,紧接将险前往英国,转任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校长,他强调政治复杂非辞职主因,又呼吁外间勿以政治挂帅。他强调自己一直尽力维护港大最大利益,唯对未能完成整个任期感到可惜,且心情复杂。
他于致函于师生的公告电邮中,回顾在港大所作功绩,包括制定10年发展计划、加强与英美澳多间顶尖大学合作、改善港大深圳医院的管治及财政情况、筹组出优秀的管理层团队等,形容各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他指出,最满意港大能在香港前所未见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提倡并捍卫大学的核心价值,确保师生继续得以享有言论自由,称愿此能延续下去。
正式离任前卷入港独争议宣布离任后,马斐森又卷入港独争议,今年9月,10间大学校长发表联署声明,表明反对港独,但马斐森事后指,加入联署是为了避免港大孤立。
他又于本月接受传媒访问时又指,中联办常向他提建议,更指本港所有大学领导层都曾跟中联办联络。他又透露,决定提早离开,是因迟迟未获校委会主席李国章邀谈续约,也不讳言在港大经历了困难和黑暗时刻,但最难忘于占中期间,前往占领区与学生对话。事实上当时他为学生敢言发声,亦获得博得外间掌声,惜其后形象遭批评不似预期。
现任港大校长马斐森简历如下:
姓名:马斐森(Peter William Mathieson)年龄:58岁港大校长年资:2014年4月1日至本月底 ( 3年10个月/ 原本任期:5年)过去职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医科及牙科学院院长学历及科研成就:1983 年伦敦大学毕业,剑桥大学博士,专于免疫系统肾病研究,肾科权威与香港联系:香港医委会前海外考官、教资会研究评审工作小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