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层”作怪 烟霞浓罩 东涌空气污染爆表至10+“严重”水平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环保署昨日(16日)刚回顾本港去年空气质素,发现高污染日数较前年增加,本港今日又要面对空气污染。受烟霞影响,本港今日能见度普遍下降至5000米以下,截至今早11时,本港多区空气空气质素健康指数(AQHI)录得8或以上,健康风险属“甚高”。下午2时,东涌和荃湾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更爆表至最高的10+,健康风险同属最高的“严重”级别。有环团分析环保署数据,称有两大气象因素造成今日的污染,分别为突如其来的“逆温层”及北风和西风同时交汇,令空气污染物被困境内。环保署就指,本港正受背景污染较高的气流影响,预料今日稍后时间,部分一般及路边空气监测站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可能达至“严重”水平。

本港今日大致天晴,但有烟霞。(郑子峰摄)

环保署公布的AQHI显示,本港今早空气情况转差,中西区和观塘两个一般监测站率先“中招”,AQHI于早上9时升至8,健康风险属“甚高”;大埔、屯门和荃湾亦紧随其后,AQHI同样于10时升至8。三个路边监测站更全部录得9,健康风险同属“甚高”。下午1时,东涌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更爆表至最高的10+,健康风险“严重”。

绿色力量科学及自然护理总监郑睦奇指出,是次率先“爆表”的地点位于市区,主要由于市区污染源较多,如有汽车排放的废气,加上高楼大厦密集,微风不利空气污染物消散。

下午1时,东涌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升至最高的10+水平,健康风险 “严重”。(环保署网页截图)
+6

环保署:本港受背景污染较高的气流影响 微风不利污染物扩散

环保署解释,本港今日天晴但有烟霞,吹轻微至和缓东北风。自今日凌晨起本港地区录得较正常为高的二氧化氮及粒子水平。本港受背景污染较高的气流影响,而微弱的风势亦不利污染物扩散。日间的阳光有利光化烟雾现象,令臭氧及微细悬浮粒子在本港附近地区迅速形成。特别在巿区部分地区及路边,较高的臭氧水平亦会加速二氧化氮的形成。预料今日稍后时间,部分一般及路边空气监测站的空气质素健康指数可能达至“严重”水平。

本港今早曾出现“逆温层”,令大气较为稳定,悬浮粒子难以消散。(天文台网页截图)

翻查天文台气象数据,郑睦奇认为有两大气象因素令本港今早空气污染严重。郑睦奇发现,今早新界主要吹北风;南面则吹西风,令污染物相聚,难以消散。“这是风向转接时间,当两股风相聚时,风速会减慢,令空气污染物未能顺利上升,只好向水平扩散。加上维港两岸有狮子山及太平山阻挡,令污染物积聚。”

此外,天文台“高空资料”显示本港今早曾出现“逆温层”,即空气上升高度和气温成正比。郑睦奇指,“逆温层”造成大气较为稳定,令空气不能向上输送再扩散。

受烟霞影响,本港的能见度普遍维持在5000米以下。(天文台网页截图)

辐射冷却形成“逆温层” 悬浮粒子难消散天文台科学主任蔡振荣解释,受辐射冷却影响,本港今早接近地面的空气较为凉快,加上吹北风,风势较细,令大气较为稳定,形成“逆温层”,悬浮粒子较难消散。随着清劲偏东气流明日抵港,空气质素有改善。

天文台又指,华南沿岸地区普遍天晴。受烟霞影响,本港今早的能见度普遍下降至5000米以下。早上10时,各水域中以横澜及蒲台岛的能见度最低,只有2700米;天文台的能见度则下降至4000米。海事处提醒,海面能见度甚低,驾驶船只人士应小心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