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伟棠评《十年》夺最佳电影:牺牲艺术 应是最具影响力电影

撰文: 冯普贤
出版:更新:
十年获颁“最佳电影”,廖伟棠认为“最佳”包含的意思甚多。(资料图片)
廖伟棠不认为质疑一部电影便是有艺术洁癖,亦不期望民意挟持艺术。(廖伟棠Facebook截图)

被内地官方封杀的独立电影《十年》,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一石激起千重浪,惹来各界争议。诗人兼影评人廖伟棠在Facebook上批评,金像奖颁发“最佳电影”予《十年》是牺牲了艺术,言论旋即惹来批评。廖伟棠其后删除有关评论,接受查询时称自己的言论未必公平,因为明白到金像奖并非纯以艺术作评审标准。

廖伟棠昨晚在Facebook上发表有关言论后,随即惹来批评,有人甚至形容他有艺术洁癖。其后廖伟棠删除有关言论,但就再次反驳,质疑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不代表有艺术洁癖,认为民意亦不能挟持艺术。

艺术家是独立异议者,无论对政权还是对民意。
廖伟棠

廖伟棠回复《香港01》查询时指,在现时的大气候下评论《十年》并不公平,现时大家聚焦的都已经不是电影本身,而在其他催生这部电影的事情身上,即使他自己亦很难有正确的判断。他承认自己删除了有关的Facebook贴文,因为觉得自己都可能带有不公平的观点。

他认为艺术与社会关怀并不一定是对立,亦不应该为了社会关怀而要艺术让步,从而降低自己对艺术的标准,“我理想系两样嘢可以兼顾。”他认为制作电影时不一定能两者兼顾,但不应把这情况变成常态。廖伟棠称,香港电影金像奖并没有明确艺术标准,所以觉得自己早前所说亦有错误之处,“只系我想像会有一个艺术标准,原来佢系无嘅,咁我又何必强求呢?”

我又唔需要将香港电影金像奖睇得咁咩嘢嘅,佢本身就无话自己系纯艺术嘅颁奖。
廖伟棠

廖伟棠:《十年》应是最具影响力电影

廖伟棠强调自己与支持《十年》得奖的人士,最大的分歧是大家对“最佳电影”四字的理解不同,他觉得若《十年》获颁奖项为“最具影响力电影”、“最具时代精神电影”等片,没有问题。他并不认同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电影便是好电影,因为“感动”并不是艺术标准之一,“过去几十年,中国大陆官方出品电影,有很多亦令人感动,是否就是好电影呢?”他认为作为电影专业人士,对电影的要求应该苛刻一点。

廖伟棠指,《十年》属于触及社会议题的电影,他认为当艺术触及社会议题,表达方式应该更开放,让观众有更多自由想像、判断的空间,而并非先入为主地告诉观众应如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