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公民广场前世今生

撰文: 庄恭南
出版:更新:

2011年政府总部开幕启用后,后来被称为“公民广场”的政府总部东翼前地,即成为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角力场。从“反国教事件”中成为学生坚守的“阵地”,到后来被政府因保安理由而封闭并建起围栏,成为重门深锁的禁地,再到后来双学发起“重夺公民广场”,间接引爆“雨伞运动”,公民广场已逐渐成为本港社运的图腾,亦见证著近年街头政治的高潮跌宕。林郑月娥接任特首后后,表示会重开公民广场,并最终于昨日正式重新开放。摄影:李泽彤、林若勤、路透社

2012年9月,学民思潮发起反国民教育科的占领政总行动,“公民广场”的横幅首次在这里被挂起。从此政总外、立法会旁的这片空地,成为了公民社会挑战威权的“兵家必争之地”。(路透社资料图片)
2014年立法会大楼外爆发新界东北拨款示威者冲击事件,7月政府以保安为由,关闭“公民广场”,又另行加设2米高围栏。到8月人大常委会就政改落闸后,历经一周罢课的学生终于按捺不住,在学联及学民思潮成员发起“重夺公民广场”中,冲入广场。(路透社资料图片)
9.26重夺公民广场引发大量市民声援学生,广场内学生虽被捕或遭驱赶,政总外添美道却在两日内聚集大量人群,亦间接引爆伞运,但公民广场就从此未再开放过。(路透社资料图片)
重门深锁的公民广场,仍旧是公民社会和民主运动挑战威权的“圣地”,今年7月罗冠聪、刘小丽、梁国雄及姚松炎四名泛民议员被DQ后,亦选择在公民广场外发起集会。(林若勤摄)
黄之锋在反国教事件中带领学民思潮留守政总,后又发起重夺公民广场,间接打响雨伞运动头炮,但这里也是让他身陷囹圄之地。今年8月他和罗冠聪、周永康三人,因冲击公民广场案,遭律政司覆核刑期,被改判监禁。(李泽彤摄)
林郑上台后,曾表示有意开放公民广场,政府研究近半年后终于开放。(林若勤摄)
今年12月,林郑政府宣布重开公民广场,昨日重开首日,工党便先拔头筹,工党主席郭永健、立法会议员张超雄等带同横额到公民广场示威。(林若勤摄)
重开公民广场首日,林郑也大做公关骚,在包括公民广场在内的政总内外视察,引来大批传媒追访,又拍片上传fb专页。(林若勤摄)
重开后的公民广场仍有许多限制,集会游行只限申请在周日和公众假期进行,平日递交请愿信亦不可进入,图为公民广场中央旗杆区,亦被禁止进入。(林若勤摄)
公民广场重开,官员亦可经此处前往立法会大楼,无需再走侧门,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间的隔阂,是否也就此打破呢?(林若勤摄)
公民广场重开后,官员、公务员及其他或授权人士等人员,可经此处自由出入。(林若勤摄)
公民广场重开后,是否仿佛如被称为“门常开”的添马舰政府总部的设计原意一样,回归纯粹的公共空间?(林若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