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下月收紧进口回收物料标准 环保署拟推胶樽“按樽”制度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内地下月收紧进口回收物料标准,其中废胶要转化为有用的原材料才可进口内地。环保署副署长郭黄颖琦今早(23日)出席电台节目时称政府会正面处理,化危为机。环保署亦正进行为期18个月的胶樽生产者责任制顾问研究,不排除“按樽”是未来一个可行的回收制度。
环保署最近启动新一轮干净回收宣传运动,教育市民做好“三纸两胶”回收,以配合内地下月起收紧回收物料的进口要求。郭黄颖琦指,本港将来只有纸皮、报纸及办公室用纸,共三类废纸可出口到内地。废胶就要转化为有用的原材料才可进口,她称这对本港是一个挑战及危机,政府会正面处理,化危为机。
回收废纸勿淋水 不含杂质
郭黄颖琦指,本港三至四成废纸来自家居,当内地收紧废纸入口要求时,规定杂质不能超过千分之五,但家居废纸一般较分散、并混合很多污染物,回收商处理时成本会大增,环保署会提醒巿民回收废纸时,物料需要没淋水、无塑胶及无杂质,杂志的塑胶封面亦要撕走。
环保署或研究“按樽”
至于废胶回收方面,郭黄颖琦表示,现时回收商主要回收饮品胶樽及个人护理用品胶樽,如巿民另有洁净的非胶樽类塑胶需要回收,社区也有资源处理。她又说,堆填区内有不少杂胶物料,但大部分都不能回收,呼吁巿民要尽量少用,平日可以自备餐具。政府亦正进行胶樽生产者责任制顾问研究,不排除“按樽”是未来一个可行的回收制度。
郭黄颖琦表示,香港已实行源头分类10多年,市民有基本的环保意识,但欠缺干净回收的概念,回收箱混杂不同种类的垃圾,增加回收成本。若可干净回收及源头分类,增加本地回收量,可减低堆填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