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苏屋邨预计明年中落成 保留“苏屋三宝”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深水埗苏屋邨由60年代起落成,由于建筑物已老化,政府分两期清拆。现时邨内的第一期重建计划已完成,第二期计划预计明年中落成。重建后的苏屋邨全部入伙后,可提供6,985单位,供约2万人入住。房屋署副署长(发展及建筑)冯宜萱表示,重建项目保留了多个旧屋邨特色,包括“苏屋三宝”、60年代英国皇室雅丽珊郡主访港时栽种了的樱桃树等。

房屋署副署长(发展及建筑)冯宜萱表示,重建项目保留了两条通风廊。(钟伟德摄)

旧邨落成于1960-1963年,共有5,300单位。重建由2012年11月开始。第一期重建计划的6座大厦,已于去年9月开始入伙,提供2,917单位;其余8座及2层商场仍兴建中,大厦高21至40层,预计2018年中落成,明年第3季可入伙。

+5
总建筑师陆光伟(右)于苏屋邨长大,对于有份参与重建表示高兴。(钟伟德摄)

建筑中间由高至矮排列

依山势保留旧苏屋邨平台,中间的大厦较高而周边的较矮,有利优化景观及通风。房屋署副署长(发展及建筑)冯宜萱表示,项目采用微气候设计,保持天然采光及通风,亦保留了两条通风廊,使风可由海通往山。

另外,各平台亦以行人天桥、自动扶梯及电梯连接。全邨总共有11条行人天桥及10座塔。 由于项目范围大,故绿化达27%,保留树木超过200棵。

保留“苏屋三宝”

重建项目维持了旧楼名字,包括荷花楼、百合楼等。此外,亦保留了“苏屋三宝”,三宝包括“白屋仔”、“燕子亭”及金漆大门牌。“白屋仔”位于绿柳楼侧,又称火水屋。当年“白屋仔”用作储存及售卖火水之用,而火水正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未来或会作零售设施,以市值价租出。

而“燕子亭”位于樱桃楼旁侧,其孤形凉亭的天花,1983年绘画了大型壁画绘上全邨景貌。复修后的凉亭由原画师麦荣重新上色,而旁边正兴建以紫荆花作图案的凉亭。金漆大门牌则以黑牌金字印有“苏屋邨”,将在二期重置。

+8

保留英国皇室种植的公主树

另外,为保育旧屋邨面貌,项目还保留了枫林楼地下及一楼,每层留4个单位摆放本地艺术家展品及旧家私,丁香楼亦留作花园。同时亦保留了“石屋仔”,即前屋邨办事处,未来会改用作邮政局。而英国皇室雅丽珊郡主(H.R.H. Princess Alexandra)1961年访港时,曾到此栽种了一棵樱桃树,后称公主树,而项目亦保留了其树。

前屋邨办事处未来会改用作邮政局。(王洁恩摄)

冯透露,整个重建计划成本达50多亿,每个单位耗资约80万。房屋署总建筑师陆光伟于苏屋邨长大,对燕子亭感受最深,“小时候常到燕子亭玩,常爬上亭上。”他指出,由于要保留旧树,屋邨亦有不少斜坡,使建筑材料难以摆放,增加工程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