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快乐指数4年来最低 着重学习影响亲子关系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小朋友比成年人天真,没有太多烦恼,读书的数十年理应可以无忧无虑享受童年,惟近年社会风气转变,学术成绩变得无比重要,人与人关系变得疏离,令学生的快乐指数不断下降。

快乐童年是在街上蹦蹦跳跳,但不少家长及学童疲于奔命赶功课,户外活动变得奢侈。(资料图片)

岭南大学公共政策中心周三(3月30日)公布“2015年香港儿童快乐指数调查”结果。结果显示,10分为满分,2015年是6.49分,也是自2012年调查以来录得最低数字,儿童整体快乐指数有下降趋势,反映他们或间接受近年紧张的社会和政治氛围影响,及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

研究共有9所小学及14所中学,共1,146名小四至中三学生,及1,509名家长回答问卷。问题涉及:双亲关系、学业、家庭生活等。10分为满分、6分或以上属快乐儿童,4分或以下为不快乐儿童。结果显示,由2014年6.74分,下跌至2015年6.49分。

不同年龄群组中,8至9岁;及14岁以上,这两个年龄层下跌更为显著。前者是小四学生,他们比其他年级要花更多时间在功课上,而能力未必能应付得好。14岁以上的青少年正值成长阶段,容易有更多问题和情绪,因而影响心情。

小四家课时间最长

调查发现,小学四年级的家课时数最长,由2014年平均每日140分钟增加至151分钟。中学生家课时数,由2014年平均每日95至115分钟,增加至110至126分钟。此外,睡眠时间也影响快乐指数,睡眠愈接近9小时,儿童的快乐指数愈高。

不快乐儿童的学习压力指数出现了跳升情况,由2014年3.46升至3.64,快乐儿童则没有太大变化。而家庭幸福感,快乐儿童主观的家庭幸福感有所上升,由4.12上升至4.15;不快乐儿童则下跌,由3.36下跌至2.84。

父母过份注重成绩,加上同学间相互比较,令学童压力增加。(资料图片)

社会气氛影响家庭和谐

岭南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何泺生教授指出,双亲关系较差、家庭较穷困、学习较大压力的儿童,一般会填写较低分数的快乐指数,“父母经常吵架、对小朋友管教得严且过于著重学术成绩的,都会令子女感压力,令快乐指数下降。”

今年的调查是自2012年来录得最低的数字,何教授认为,自2013年社会不断充斥不愉快事件,令大家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2014年占中的延带事件令社会气氛紧张,有撕裂情况,人与人间距离变得疏离,甚至出现敌我情绪,Facebook又有unfriend事件,家中又可能因意见不同多了争拗。”

与子女沟通先尊重他们

何表示,学校的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童学习克服问题,不会随便想歪而轻生。“通识科生命教育一环有教导学生寻找人生意义,发掘并改进自己,这远远比学术成绩重要。”但他慨叹只有少部分学生认同学校有给予生命教育,“长远下去,他们这一代带着不快乐情绪将来踏入社会,或不能完全发挥所长。”何教授指家长要多留意子女所有变化,但如想跟子女沟通,先要让他们感到被尊重,有自由。

叶柏强医生指近十多年,学童较少接受社交、体能训练。(张善彤摄)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副教授叶柏强医生解释,读书时期应是小朋友最开心的阶段。然而近10几年,愈来愈多家长过于注重学术成绩,令他们没有机会训练体能、社交、逆境抗逆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