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师公会主席谭允芝:集体犯法不是法治问题

撰文: 赵楚翘
出版:更新:
大律师公会主席谭允芝今早出席无线节目《讲清讲楚》,大谈对法治的看法。(资料图片)
铜锣湾书店股东之一李波,失踪3个月后,日前现身香港,惟未有解答以什么方式回内地等疑团。(资料图片)

大律师公会主席谭允芝今早于无线节目《讲清讲楚》再谈李波事件,她表示至今李波的回应仍未能解除港人对一国两制被动摇的忧虑。她较早前提过李波事件是回归后最严重抵触一国两制的事,因其性质触及到香港最核心的价值,包括言论和人身自由,加上李波“有口难言”般的奇怪解释,令大家仍然会怀疑他自愿还是被自愿回内地受审,故就算事情“划上句号”,香港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应“做更多”,为市民追求“真相”,解开心中的刺。

本月20日,有反高铁示威者因不满较早前财委会在未解决“一地两检”问题下,“举手通过”高铁追加拨款,爬上高铁工地的天秤抗议。(资料图片)

撑陈弘毅说法 强调倾向“商议”致达共识

至于另一个涉及一国两制的争议话题——高铁一地两检,谭允芝称社会上有很多学者仍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达致令香港得益而又不损害一国两制的做法,她透露自己偏向支持学者陈弘毅的说法;即使中央提出建议,再交由立法会审议,当中经过社会各方讨论才表决是否采纳建议,这做法便符合程序,又不抵触基本法。她又表示,香港社会一直倾向“商议”多于“听命令”,故若直接套用中央建议是“不理想的”。

另外,谭允芝提到香港法治问题。自2014年占领运动到今年年初二旺角骚乱,都有大批市民参与游行示威,甚或用暴力,有人质疑行为属破坏法治;谭允芝则不认同这些不守法的行为是法治问题,反而是社会秩序出问题。她说,这些社会秩序问题可靠执法来解决,而检视法治的效用,应基于三标准,包括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法律程序是否公义,以及法官能否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审案。她认为香港现时的法治水平仍能维持。

“社会各持份者都应对法治有基本尊重”

不过,有见近年多了“政治凌驾法律”的想法,有网民于网上对持不同政见的法官公然辱骂,甚至扬言要“起底”,她批评这些行为都对整体香港社会毫无好处,“无论是执政者、政党、社会阶层、两极化人士等都应对法治有基本尊重”,她认为在言论自由的社会下可作批评,但要适可而止。

谭允芝认为版权条例涉及技术问题,故很难三言两语向公众解释,但强调自己中立。(资料图片)

吁实事求是论版权条例 非以“嗌口号”方式

最后,谭允芝提到版权条例。被问到由最初不表态到公开表态的原因,谭坦言是因后期情况太乱,故认为有必要表明立场。她表示2011年时已提出此条例,批评当时有政客为条例加上“网络23条”的名是“哗众取宠”,又吁市民要“拒绝口号”,因此条例牵涉很多技术性问题,故很难解答;惟强调自己并非为梁振英政府“拆弹”,称自己一直“中立”,批评社会上有人抱着“你唔帮我就等如帮敌人”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吁大家实事求是讨论。